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一次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盛筵
作者:桂维诚
在大会开幕式上,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宣布了由著名特级教师邓彤任组长的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成立,并对当前中学语文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了中肯的分析。随后,华东师大方智范教授作了《中国古代诗词教学新视野》的学术报告。方教授认为,语文教师要成为诗人的知音,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他从意象与意境、母题与意蕴、独感与共感等角度,以中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为例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使大家耳目为之一新。
10月21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博士在会上作了《关于小说与戏剧的文本解读》的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和万里中学的学子济济一堂,座无虚席。孔庆东提出学习语文“为人生”的观点,他强调“读”比“解”更重要,应该先“读”后“解”,以“读”带“解”,以“解”促“读”,读解融合。提倡从朗诵入手,提倡功夫在文外,要观察人生,博览群书,咬文嚼字,原原本本地解读文本中关键词语的本义。孔教授的讲学,见解独到,深入浅出,使与会者颇受教益。宁波市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褚树荣关于散文教学和散文测试的报告,也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他认为散文教学存在着文章化、模式化、小说化、非语文化和浅表化等倾向;散文教学应该注意研究言语形式、义理内容、过程和方法论、选文类型等。他认为散文测试应该从教和考的共性出发,注意教学取向与测试取向的统一;同时应突出散文测试的个性,即特殊性(非互动、限时间、限篇幅)、科学性(适宜、公正、权威)和导向性(知能、过程、价值)。
围绕本次会议“提高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效率”这一主题。10月20下午,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深圳中学高级教师王木森、万里中学特级教师袁湛江、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特级教师唐江澎先后上了《乡愁》《善良》《守财奴》《白发的期盼》等展示课。并分别就所上的课作了精彩的“教学谈”。洪镇涛老师的课本色自然,突出诵读,以读促解,生动体现了返璞归真的教学风格。王木森老师的课充满激情,分析透辟。也引起大家的讨论和思考。袁湛江老师紧扣文本,用故事引入故事、用构建小说的方式来解读小说的“切入”方法,以及挖掘语言的内在含义、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深入”方法,带给大家许多启迪。唐江澎老师上“倾听”课,把学生带进动人心魄的语言现场深入地听与思,把本可以“煽情”的很多内容都舍弃了,紧紧扣住倾听能力进行训练,是一堂难得的语文课。
举办首届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是大会的重要内容。10月21日下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史绍典在畅谈语文教学理念的报告中,提出语文是生命、是生活、是生态的观点,发人深思。苏州市教科院袁卫星在专题发言中强调语文教师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认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文学功底到家的教师容易创造出语文课堂的诗意,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多一点书卷气而少一些烟酒气。
10月22日上午,教师专业成长论坛进入了对话阶段,来自浙江、湖北、深圳等省市的语文教研员胡勤、秦训刚、唐建新从不同角度就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问题作了精彩发言。浙江省慈溪中学语文组长黄宏武老师介绍了该校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孟轲老师专业成长的闪光足迹。最后,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组长、特级教师邓彤谈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要注重的几个问题:上课是基本功,研究实际问题是“发动机”,学生的成长是“定盘星”,教学教研论文是副产品。随后,代表们与专家进行自由对话,大家联系现实问题,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期间,专题组首批成员学校召开了工作会议,就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课题的申报与管理进行了研讨。《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还举行了座谈会,编辑们和来自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大家对加强刊校联系,提高办刊质量,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大会的特点一是“实”,二是“新”。会议去除了繁文缛节,直奔主题;四节展示课各有千秋,场场报告有血有肉;崭新的理念、灵动的课堂,更引发了大家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与会教师都认为这是一次教学思想的相互碰撞,是一次教学实践的生动展示,是一次促进专业成长的盛筵。
(桂维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