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全国中语会“三老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课程改革”专题组成立

作者:丰一帆




  由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课程改革”专题组、江苏镇江市中语会主办,《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协办,吕叔湘中学承办的全国“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课程改革’课题组成立大会”于2006年11月11日1—4日在江苏丹阳市吕叔湘中学举行。
  吕叔湘,是中国近代以来最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之一,陈金明先生敬称他为“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改革的旗手”。作为“三老”之一的“吕老”,当然也是丹阳的骄傲,更是丹阳教育的光荣。有着81年办学历史的“吕叔湘中学”就是当初由吕先生和他人一起创办的。自己办学,自己亲自执教。就是在这里,并且从这里出发,吕老开始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并最终奠定了他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崇高地位。
  语文人,来到这里,来到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先驱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正如本次活动的主要策划和主持严华银老师所言,“是钦服.是景仰,是朝圣,是拜师,是亲身感受先生精神的气息和他‘立定脚跟’创下的语文教育的辉煌以及后来人所发扬光大的事业”!
  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多年,高中课改试点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正如诗家所言“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成果当然十分喜人,前景当然十分看好。但现实的情形是.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就说语文课改,无论是对课程标准还是语文教材,无论是理论设计还是实际操作,都有许多无法避开的障碍等待我们去研究并扫除。所以,有人说,现在是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地耐心地回顾并反思课改的时候了。如何反思,寻找怎样的一条改革和完善之路,这是我们所有的教育人、语文人的现实使命和神圣职责。
  继续从我国本土的历史文化、教育传统中汲取营养,更多地从我们自己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宝库中学习经验,将它们与新课改的理念和思想融会贯通,确立“借重传统,增加认同:反思实践,致力长远”的原则和策略,是不是可以更有力地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健康发展呢?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本次会议选择了“吕叔湘中学”;本次会议的主题确立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并且正式组建、成立一“三老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课程改革”课题组。
  这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会议围绕这样的主题思想,设计了一系列颇具新意的活动,从专家讲座到课堂观摩及专家点评,从专题论坛到论文评审、交流和实施经验介绍,内容新鲜而丰富,代表们兴致勃勃而感慨良多。
  陈金明先生从对语文课改的反思入手,结合自己当年接受吕叔湘先生耳提面命和如今重温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精华的体会,为大家指点了一条融合、创新、稳重、踏实的语文课改新路。
  语文课改专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大方智范教授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语文课改实践操作的层面,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全国中语会秘书长顾之川博士对吕叔湘先生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杨九俊先生对课改后高中语文课堂中部分“变异”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批评;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本课题组组长严华银结合自己教学、研究和在语文课改一线的考察、调研、思考,对阅读教学中的11个问题进行了“搜索”并分析,又从理念、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三方面设计了解决策略。这些均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思索,特别对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后的教学实践或课题研究有着方法论的启迪。
  随着开幕式上理事长陈金明先生的“宣告”,课题组组长严华银从陈老手中庄重地接过课题立项证书,“三老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课程改革”课题组正式成立。有近20位江苏语文特级教师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组正要借语文课改反思深化的东风,以本次课题成立大会为起点,勤恳研究,扎实行动。如此奋力前行,正如课题组长在闭幕式上表态的那样:“现在,轨道已经铺就,平台已经搭好,我们可以启程,我们一起出发!前面就是宽阔的海面,前面就是金色的艳阳天”。
  (丰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