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择优组合:实现最优化的关键性原则之一

作者:佚名




  语文教学是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是系统工程,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是涉及语文课程全局的问题。
  首先必须认准语文课程的本质。认准语文姓“语”,不姓“恩”,也不姓“人文”;语文课的本质是掌握与运用母语的工具——技能性,弘扬人文性及科学性只是语文课的功能性属性,而且只有落实了工具性,才能张扬语文课中的人文及科学精神;语文课只立足于言语形式,而不立足于言语内容。不确认这点根本无从谈什么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根本不可能实现语文教学的自我最优化。不区分本质属性与一般属性,片面强调突出无法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非本质属性的人文性,不以工具性为本,玄论什么“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不系统进行语文技能训练也不系统传授语文知识,让学生去搞什么“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感悟,已使语文课变成了不伦不类的人文课,蹩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不如说是天马行空的漫谈课),成为汉民族语文教育数千年来,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来,解放后语文课五十七年(文革十年除外)来最差的语文教学!
  要实现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就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遵循语文教学原则;遵循基于客观事实,为语文教学科学高效培养语文能力而制订的全套语文教学原则。这套语文教学原则,是既基于我自身三十年认真广泛学习备家教学教改经验进而认真进行语文教学及教改实践的经验教训,又广泛学习总结各家教育教学原则特别是各家的语文教学原则。然后制订的。这套原则分三个层面,共十三条:
  关于教学方向的原则:一、在言语内容形式统一的前提下,以言语形式教育为本的原则;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人文性自然在内)及其他教育的原则;三、以开发智力为基础,着重语文基本训练的原则。
  关于教学内容的原则:一、以交际言语(含文章)教育为本,文学文章教学相配合的原则;二、以读写为主,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原则;三、以积累语文素材为基础,以语感为教学轴心的原则;四、语文基础知识指导语文基本训练的原则;五、范文教学为“三基”(基本素材、基础知识、基本训练)教学服务的原则。
  关于教学手段的原则:一、教师主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二、训练为主,讲授为训练服务的原则;三、以分解(分项)训练为主,单项和综合训练相配合的原则;四、课堂精学,指导课外博学的原则;五、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择优组合的原则。
  这套原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在以单元训练为主体的语文教学中全面贯彻(单节、单篇选文的教学不可能全面贯彻这套原则),以确保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得以实现,获得教学的自我最优。
  这里不全面说明这套原则,只谈谈最后一条。
  在语文教学全过程中各种因素择优组合的原则,可说是一条具有攸关性的重要原则。因为之前的所有原则,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制订教学计划、备课制订教学方案时,都要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选择,之后再处理安排好各方关系构成一个完整方案,而只有精心设计备课之后才能去进行有效的教学。(当然,施教过程中语文教师既要按计划教学,又需依据课堂中实际情况灵活处置没有预计到的情况,即是说还可以加一条灵活施教的原则,本文亦不再展开。)
  择优组合的关键在于择优,一个单元、一个课题都应依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和设备手段进行选择。因为世间任何知识、技能,方式、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有效域,而绝不是全能的,反过来说实现某个特定目标、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都要求特定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为了帮助各位了解这一问题,我从前已介绍的巴班斯基的论著中引用一些表格,供学习参考。
  首先是教学组织形式效率比较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全面具备语文知识和技能,全面掌握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各种教具包括IT技术。但在一个具体单元、单篇、单节课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具体、特定的教学目的任务的需要而严加选择后再施教。
  这一选择的根本依据只能是目的任务,要做到择优还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班级的特点;同时还必须考虑教师自己的实际,扬长避短。
  我们只有在上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细心选择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并预先安排处理好各因素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在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实施,实现教学及教育目标,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
  江西师大文学院 33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