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创造体验氛围,丰富学生情意

作者:叶映峰




  “体验”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课标“三维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重视学生的体验。给予学生体验的条件,创设足以引起学生重视体验的氛围,从而改变现状,让学生的情意丰富起来。
  
  一、活动,让体验有了多彩的平台。
  
  学生的生活是简单的,体验如果少了生活的积累,那将永远是一个空壳。生活的积累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直接的生活积累在课改背景下可能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搞好直接的生活积累,语文活动不失为一个丰富多彩的平台。我经常结合日常教学开展活动。旨在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丰富学生情意。
  学完了一个单元的新诗,为了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我决定举行一次新诗朗诵比赛。参赛的新诗可以是语文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初赛在小组内进行,前后四个人自然成为一组,每小组决出一名选手参加全班的比赛。没想到这个活动布置下去,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间总有学生拿着新诗来向我请教。这次活动还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关注,他们也热情地参加到活动中,和孩子一起选择朗诵材料,陪着孩子一起朗诵。
  从全班学生积极准备的态势来看,他们心中都洋溢着诗意,比赛的名次已经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热爱。这次活动中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朗诵热情,提高了孩子的朗诵水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活动内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向胆小内向的陈丽在这次比赛中竟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这对于她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成功。语文成绩平平的她上课发言都结结巴巴的,能获得如此佳绩,我也颇感意外,于是我特地请她谈谈获奖后的感受。她说她很感谢她的爸爸妈妈,为了这次比赛,他们全家都出动了,朗诵的刘振尧的《日子》就是妈妈帮她选的,近一周每天晚饭后,爸爸妈妈都要听她朗诵一会儿《日子》,爸爸妈妈还提了不少建议,她说“现在回想起来,每天晚饭后是我家的幸福时光,我没想到爸爸妈妈这么支持我,是他们的支持让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我很感谢他们,我的家美得就像一首诗。”这次活动中真实的亲情体验深深地滋养了学生们的心灵。从那以后。每届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的新诗后,我总安排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每次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初赛阶段,各小组成员之间更多的是竞争关系,优秀选手一旦产生,大家又群策群力帮助这位选手,希望他能获胜,这时他们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就这样,他们学会了在竞争中团结合作。在合作中公平竞争,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观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老师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生活的格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创设各种各样的体验情境,体验有了多彩的载体,学生的情感世界势必也会多彩起来。
  
  二、网络,让体验有了快速通道。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机会无处不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处处有语文”是正确的。当网络时代到来。语文资源的丰富更非昔日可比。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荧屏。荧屏背后连接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它所赋予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度绝不是一本或几本书所能比拟的。在这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为此,我经常整合网络资源,让这一快速通道能迅捷地嘉惠学子,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陶渊明是文学史上开宗立派之人,他的诗文和气节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很大。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能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将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八年级先后要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和《饮酒》,于是当我教学《桃花源记》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流程:先引导学生走近陶渊明,在对陶渊明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后,再来学习《桃花源记》等作品,我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解读文本,获得的体验会更丰富。于是我确定了“走近陶渊明”的专题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走近陶渊明呢?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运用课余时间去查找陶渊明的资料。似乎不太可能。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多有关陶渊明的信息,非依靠网络不可!那就上一节网络课吧!
  于是,我忙开了,先找来廖仲安著的《陶渊明》、唐满先选注的《陶渊明诗文选注》以及袁行霈等参加编校的《陶渊明集》,并上网查找了一些有关陶渊明的资料,整理了大约有五万字左右的关于陶渊明的资料放到我的个人网页中。
  教学安排是两课时,第一节课学生围绕两个问题上网查找陶渊明的资料。问题一:陶渊明为什么归隐?从他的归隐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问题二: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哪些特点?我将自己的网址告诉了学生,当然学生也可按自己的方法查找资料。第二节课学生先按四人一组交流第一节课所得,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进一步上网查找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针对某一问题在全班发言。
  有了这个专题阅读的铺垫,学生在理解“桃花源”就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这一观点时更具体深刻了。学生能感受到在战乱纷起、暗无天日的东晋,陶渊明仍然能勾画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各尽所能地劳动,融洽友好地生活在一起的画面,这是怎样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按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根据文下注释、教师的讲解以及教辅材料,得知陶渊明由于不满现实选择了隐居,但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位隐士就不清楚了。由于借助了网络,只用了两堂课,学生对于陶渊明的生平气节、作品的地位价值等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种快速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而且,学生完全是自主性阅读,积极主动地研读文本,自己筛选分析信息,然后进行综合解决问题。可以说,在这种广泛多向的交流协作讨论中,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网络确实为学生获得充分体验提供了快速通道。
  
  三、抒写,让体验有了深切的印记。
  
  诗人梅尧臣外出时常常背上一条古色古香的布袋,看到沿途风景边观察边思索,随时记录,投入布袋,这就是梅氏有名的布袋笔记。梅尧臣记下的是自己对于自然风光的体验。托尔斯泰是个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作家,他身边常带个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一切美妙的东西,体验诉诸文字印记就更深刻了。
  学生的学习同样如此,只有经过对以往体验的反刍,对以往体验的咀嚼,才能使体验留下深深的印记,而这种不断累加与强化的印记将使学生久久不能忘怀,也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将这些印记闪回,作为解决当下问题的借鉴与参照。有鉴于此。我在每次活动组织讨论结束后,总要让学生围绕本次活动拟几个作文题,抒写自己的真实情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自编作文选,上文提到的诗歌朗诵比赛,后来在学生的作文中也留下了印记。不少同学在作文中热情抒写本次活动,如《众生诵诗相》《我喜欢这样的活动课》《成功的滋味》等。陈丽同学也出现在好几位同学的笔下,如《她变了》《自信让她如此美丽》等。陈丽同学写的是《我爱上了朗诵》,其实,从她后来的学习情况看,她不仅爱上了朗诵,还爱上了语文学习。“我认为陶渊明是热爱生活的,他的反抗尘世,对现实的不满,都不是消极的,他想逃避的只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陶渊明是一位响铮铮的硬汉,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曾向统治者屈服。”这些都是我的学生在《硬汉诗人陶渊明》一文中的精辟见解。
  体验的氛围创造得好,学生获得的体验就会深刻丰富,这份体验也就情不自禁地溢于笔端了。
  江苏无锡市梨庄中学 2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