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侯赢为何而死

作者:郑晨寅




  每读《史记·魏公子列传》,至侯生“北乡自刭”时,胸中总有一股热血在沸腾,仿佛弥足珍贵事物的失去与获得。高中课文有此篇章,历届总有学生在问:“侯生根本不必死,他究竟为何而死?”
  有人说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侯生已为公子尽力:成公子美名,荐勇士朱亥,定盗符之策,出夺权之计,他做得够多了。有人说是窃魏王虎符、取晋鄙之命有愧于魏而死。但赵国的存亡与三千门客的生命较诸一君一臣孰轻孰重?侯生早已了然于胸。且他年事已高(“臣宜从,老不能”),为何不功成身退,安守晚年?
  我想起了几个人。
  田光。田光是战国时燕国处士,太子丹向他请教燕、秦之局势后请他严守机密,田光自杀。太子丹以为田光之死是“以死明不言”(见《史记·刺客列传》),也有人认为是太子丹的话使他觉得人格受了侮辱故愤然自尽,错了。田光本不必死,但他要将他的死记在暴秦的账上,激励荆轲,坚定他刺秦的决心。读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我们知道,荆轲一去不返的背后除了送行诸人之外,也有田光炽烈的眼光。
  谭嗣同 西太后的魔掌已张开,为了给维新运动留一点火种,他得走。好友大刀王五劝他走,日本使馆也为他准备好了船票,但他留了下来。谭嗣同本可不死。有一种说法是:各国变法都要流血牺牲,他要以死在中国宣传维新变法,但实际上他的死。不正是以血的事实证明维新、改良之路行不通吗?要拯救老大中国,需要的不是变法,而是翻天覆地的革命。但举国上下又有几人真正了解他的死?
  高立 是的,我说的是古龙小说《七种武器》之《孔雀翎》中的高立。高立弄丢了好朋友、孔雀山庄主人秋凤梧违背了家法而借给他的绝密武器——孔雀翎,他怀着强烈的负罪感来到孔雀山庄,准备以死谢罪。但秋风梧告诉他,孔雀翎是假的,真的早已遗失。没了孔雀翎的孔雀山庄将面临着被屠戮的危险,因而这是一个秘密,一个只有孔雀山庄主人才能继承的秘密。既然丢失的不是真的孔雀翎,似乎高立不必死了。但他还是选择了死,无悔、无憾、无疚,以死来报答好友的信任,以死来让好友的秘密继续成为秘密。
  还有墨家孟胜与百八弟子,田横五百壮士……
  这些人的性格是不是有着一种奇异的相通?虽然有些是历史,有些是虚构。他们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他们并非轻贱生命,但他们愿意以死来追求一种更高的东西。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中评价谭嗣同的死有一句说得很好,就是:不死,并没什么错;死了,却更对了。
  英雄与凡人的分野就在于此。我们不理解,也许我们都是凡人。我想,无忌是理解侯赢的。当无忌与三千门客奔赴秦军时,他们的心中一定飘扬着侯生的皓皓须发。
  福建漳州教育学院云霄校区 3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