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语文教学和方音

作者:汪大昌




  方言中有不少成分对语文教学很有益处,不该错过。例如《葫芦僧断葫芦案》的“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课本注释“雪”“薛”谐音,影射薛家。有学生说,“雪”和“薛”不同音啊。且不说谐音不必同音,“雪”“薛”字音在方言里就另有念法:北京口语管咸菜“雪里蕻”叫xuelihong,“雪”读阴平,与“薛”同音;曹雪芹家乡南京话和扬州话都有入声字,“雪”“薛”也同音。
  再如,“寻”在普通话是xún,但北京话和东北话都有“寻思”一词,“寻”念xín。“寻”在古代是开口字,不圆唇。今北京东北两地“寻”念xin正合古音。“伪劣”的“劣”字典标为líe,但北京口语异读为lǖe的大有人在。此字古代是合口,今天北京的异读其实又与古音暗合。侯宝林、郭启儒相声名段《夜行记》“胡同儿里没灯更危险”一句中“危”读阳平。“危”在古代是浊声母字,今天如果读阳平才是古音发展的正宗结果。有的药片不宜吞咽,要在嘴里慢慢融化,医生要病人“含着”。“含”普通话是hán,北京口语常说hén。这个hén音其实是有来头的:“含”上古念em韵母,中古才加大开口程度演变为an韵母。
  讲这些例子,绝对没有与普通话规范字音作对的意思;我们是说,不要把方言土语看简单了,方言土语往往更能说明语言发展规律。中学语文课自然没必要给学生讲古音如何如何,但作为教师,对乡音中的这些养分应充分了解,否则就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