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中考作文决胜策略

作者:刘晓蕾




  作文,是中考试卷最亮丽的风景。它含金量高,因此,作文能力差,势必影响前途。那么,考生如何写出锦绣文章,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获得理想的分数呢?
  
  一、以时代慧眼发独到见解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事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眼光敏锐、思维独特的考生,能及时地捕捉到刚冒出头的新生事物,敏锐撷取时代的“浪花”,他们能在考场作文中巧妙地融入现实生活,或者提出对某类社会现象的见解。或者引人与时俱进的崭新理念。
  例如2005年广东中考作文题以“另一种”为话题,一考生以《另一种盼望》为题,记叙了连战的大陆之行,发出了“母亲盼望儿子回家的心愿,更是祖国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的心愿”。
  再如中考模拟作文“与——对话”,有位学生写了《与杞人对话》。请看其中杞人的一段独白:“不要以为天柱断裂只是神话中的险情。不要觉得女娲补天或诺亚方舟自然会解救众生。君不见贫铀弹已使某些人尝到了搬砖砸脚的滋味,君不见禽流感在许多国家肆虐。南极臭氧层已被人类打开一个危险的天窗,地震没有把沉睡的人们全部震醒,海啸也没有把蒙在人们思想上的灰尘全部冲去,所以我的忧患之心不死。可惜人们不理解我,竟把我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读了这段话,你还会以为“杞人忧天”是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吗?它提醒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需要每一个地球人的努力。
  那么,怎样才能产生独到的见解呢?
  要具有时代的慧眼。从时代的需要出发,寻找现实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敏感地感受生活,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深刻地认识生活。有了这样的慧眼,你就能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东西,就能高效率地对生活进行发掘,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就比别人更灵敏、更深刻,写出的文章才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
  
  从考生写作的实践看,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三种文体的居多:从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来看,以诗情与哲理交融取胜的居多。所以,诗情与哲理的交融便成为中考作文制胜的一个亮点。
  1,写记叙文 记叙文由于表达上的特点容易写出诗情,但如果不蕴含哲理,就缺乏深度,无法上档次。因此,注重情理交融,深化记叙文的思想内涵,就是十分必要的。2006年一安徽考生在《善待挫折》的结尾写道:“挫折与勇气结缘,与高手攀亲,与成功签约。经受挫折,丰富人生;战胜挫折,成就人生;挺直腰杆,与挫折跳舞,无悔人生。”哲理的内核加上诗意的滋养,形象地描绘了挫折的特征,又用排比揭示了挫折对人生的价值,这种写法使该文成为一篇佳作。
  即便是想象作文。想象也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2006年武汉考生在《救救创新先生》一文中驰骋想象,通过虚拟的惊险故事将创新和学校拟人化,表达自己对应试教育扼杀创新的深深忧虑。折射当今教育的某些问题。想象类的文章都如此看重理性的思考,更何况其他类文体。
  2,写议论文 既然是议论文体,自然要写出关于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换句话说,只有具备理性,才符合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只有议论风生、诗情洋溢的文章,才能称为上品。请看2006年安徽一考生在《敞开心灵,拥抱阳光》中的片段:“你不可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展示它的宽度。让生命更加精彩:你不可能改变你的容貌,但你可以展现你纯真的笑容,让周围的人因你而快乐;你不可能改变天气的好坏,但你可以左右你的心情。让生命阳光灿烂:你不可能事事成功,但你可以把失败当成一个个成功的驿站……”“就让年轻的脸庞嵌满天真,让天真的思绪化作流云,让流云的瑰丽飘向遥远,让遥远的希望快快来临!生命原本丰富多彩,只要你转过身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用最美的憧憬注满甘霖,缤纷的梦想就会步步成真!”该文用诗一般的语言将深刻的哲理毫无痕迹地融于文章之中,格言般的句子照亮全篇。
  3,写散文 可以说,散文对诗情与哲理的要求更高,无情不能给人以启迪。请看2006年深圳一考生《让谅解走进心灵》中的片段:“谅解是二月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回忆;谅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内心的创伤。谅解是东方鱼肚白时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谅解是干涸的大地渴望已久的甘甜的雨露:谅解是流过心田洗涤心灵的汩汩清泉。”
  该文语言激情洋溢,哲理浓郁,颇受阅卷老师青睐。
  
  三、拈来文史资料。镶嵌诗词佳句、名言警句
  
  假如你的考场作文有诗词佳句、名言警句点缀其间,便会在阅卷老师眼前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假如你的考场作文中文史资料顺手拈来,阅卷老师会认为你知识渊博。
  “你让我怀着‘东篱采菊,南山饮酒’的心境,去‘坐看云起时,行至水穷处’,赏‘禅房花木,曲径通幽’,品‘荷笠斜阳,青山归远’,忆‘黄梅时节,棋子灯花’。”这是2005年满分作文《笑看风云》的片段,恰当的引用使句子更有书卷气,更有诗意,增加了文章底蕴。
  更巧妙的引用是将诗文灵活化用,将古代诗词名句的意境情趣融入自己的语言中。
  “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通幽曲径,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碧水。”
  相信你不难看出这些句子中化用了谁的诗句,当然,你会发现这种引用使文章上升了一个台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来,善于积累和巧于掘取,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关键。
  2006年常州一考生在《告别不是悲伤》一文中信手拈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三个故事,紧扣“告别”巧妙而新颖地诠释这三个故事:文成公主的告别牺牲个人,赢得民族团结;勾践的告别忍住悲伤,等待复国时机:屈原的告别舍却肉身,留下灵魂永恒。考生拈来文史资料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赋予“告别”这一平常情感更丰富深刻的内容。
  其实,作为一个初三学生,大都有一个锦囊绣袋,关键是为文要用心,有意拈之嵌之。面对考场作文题,你不妨想几个相关的名言警句,把它们点缀在文章各部分,或统领全文,片言居要;或承上启下,接榫合缝:或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你也不妨想一想相关的文史资料,选择较为适宜的放入文中,这样既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又显示了你的博学。
  
  四、展示爱好特长,熟中生巧
  
  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这为那些并非“全才”而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考生提供了用武之地。请看一位足球爱好者的作文《侃球》片段:
  有人喜欢狂放的西班牙足球,有人钟情于坚忍不拔的德国风格,也有人偏爱积极防守的希腊队、豪气冲天的英格兰队、桀骜不驯的荷兰队……这当然与个人“口味”有关……足球是一种生活,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偏爱不同风格的球队是个性使然。
  足球又是一门文化,……从物理学看足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力学、运动学甚至电流和磁场;从生物学探讨人体各器官的运动机能可使运动员提高成绩……它既是个人的艺术,也是团队的艺术;需要个人魅力。也需要团队精神。
  足球还关系到政治。政治领袖通过观看一场球赛来提高自身号召力。如伊丽莎白女王、法国总统希拉克都是球迷,当然他们都支持自己的国家队。足球的魅力甚至可以使两个敌对的国家握手言和,使内乱国家的人民忘却苦难,寻回久违的梦想与欢乐。
  你看,这位考生正是巧于展示自己的爱好,才把足球“侃”得如此丰富多彩,令人叫绝!
  
  五、反弹琵琶。独到启思
  
  对于某一种现象或某一问题,一般人都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我们经过自己认真深刻的思考,提出与传统、与世俗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这样的文章。无疑会因为新颖独到的立意而取胜。譬如一般人都认为,要取得成功,就要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永不放弃;而你反弹琵琶,提出要成功,就要学会放弃。这里的“放弃”可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实现目的,就要目标专一,信念坚定,放弃很多美好的享受,放弃安逸的生活;二是追求成功,就要善于放弃。在苦苦追求目标而不得的时候,理智地放弃,比“咬定青山不放松”,比在碰到“南墙”后还不肯回头更有智慧。
  爱美是女孩的天性。2006年山东临沂考生《我庆幸,因为我不漂亮》却反其意而立论,和一些漂亮的女生进行对比:不漂亮,也就没有男生来追求,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名列前茅,“我相信,我比那些漂亮女生有更光明的前途”;不漂亮,也就不在乎穿着打扮,“素面朝天是我最健康的容颜,黑亮的短发使我尽显青春朝气”;不漂亮,也就不用考虑减肥与吃饭,“省得有事没事就跑医院”。“我不漂亮,但那只是外表。我自信我是美的。我美在健康与自然”,阅卷老师无不为考生独到新颖的观点叫好。
  作文变换视角天地新,考生若能改变一般的思维方式,大胆采用多向立体思维,出入适当,进退有度,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一定能让阅卷老师有耳目一新之感。
  江苏无锡市华庄中学 2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