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架起人际交往和作文之间的桥梁

作者:张素丽




  一个怎样的话题才是学生们都感兴趣并且可能下笔千言呢?我在一次《同学,你快乐吗?》的作文课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快乐”的原因是交往的困惑。为什么平时的作文无法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不是因为有些话题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就让他们归因为自己不会写作?会不会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就会有了一个话源呢?有了这个灵感,我就决心把作文和做人结合起来,在学生人际交往和作文困惑之间搭起一座的桥梁。
  
  一、以文为路,深入学生交往区域
  
  首先要进行课堂调查,从学生的文字中全面了解学生交往的困境。“你在同学中与人交往如鱼得水吗?”“面对同学之间的交际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对于此类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笔畅谈自己的想法。由于作文有针对性,有话好说,因此学生下笔也较快。
  我批改作文时注意到学生有“最近的距离最远的心”的困惑,倾听到了“你知道我在等你道歉吗”等等呼唤。根据心理学分析,这种隔膜和矜持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生理上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的空前膨胀,代沟的存在,大众媒体的影响等。于是,我借着作文讲评开始了心理疏通和交流表达的指导。
  我先让学生做一个心理测试,明确每个人自己的症结所在。接着用马斯洛和舒茨的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加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和谐的人际交流和友情的重要性。在学生有所感悟时,趁机抛给学生一系列问题:谁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友谊究竟是什么?我该怎样主动去交友?带着问题结束课堂,给学生以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二、以文为线,勾画学生交往理想
  
  作文指导课上,我搜集了关于友谊的名言,列举古往今来关于友谊的事例,做到以理服人、以事为据。这一来可以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二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友情的可贵。接着运用假设,提出问题:现在你有选择权,如果让你选择班级里的一位同学作为你的朋友,你会选择谁?你的理由是什么?接着就让学生以“我理想中的朋友”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很切合学生的心意。
  在作文评改中,我整理出被提名的同学名单,并且和大家有一起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和个性,让学生明确做朋友的一些良好品质,使得学生在以后的交往中有自己身边的榜样,同时也为下节作文讲评课作好铺垫。
  
  三、以文为导,改善学生交往关系
  
  作文讲评课上,首先让上次作文中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朋友的同学谈自己的心得。如:第一印象要好,为人要真诚,要多多帮助别人,患难之中见真情等等。接着概括他们的共同点并提供心理学上的理论根据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等等。随后我送给同学“五个学会”:学会微笑——要真诚;学会倾听——要认真;学会赞美——要客观:学会帮助——要尽心;学会控制——要努力。
  写作的兴趣有时可以间接地诱发,所以我适时地让作文和高考挂钩,因而介绍了一篇2003年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交往说明书》。小作者以说明书的形式机智巧妙地谈论交往的道理,让人耳目一新。小作者用“功能与主治”统帅观点,并树立三个分论点:交往能使你的心理不断完善、进步:交往能使你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感到快乐:交往还能使你学会许多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交往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本领”。最后作者用“用法”和“注意事项”收束全文,突出中心,告诫世人,强化主旨。我提示学生这篇作文也是从交往的角度去写的,形式新颖,层次清晰,说理透辟,值得借鉴。这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在出示有关交往的材料后,让学生讨论。在明确看问题要全面、辩证、发展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训练,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尽管写议论文是一个挑战,但学生有了想把自己的想法完整表述出来的愿望和思路,完成一篇文章就不是很困难的事了。
  
  四、以文为法,提高学生交往能力
  
  在学生饶有兴致时,我做了一个辅助课件,重点介绍自己在贵州旅游的经历,把当地女孩香云作为特写,并提问学生:假如让你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贵州学生写一封信,你会怎么写?你会注意什么?学生立刻七嘴八舌,觉得有意思。于是我就提供香云的年龄、就学的班级、家庭状况等情况,并且告知学生香云会从中选择10个同学作为最初的交往者。这可是一个挑战,学生蠢蠢欲动。在引导学生开展写作活动中,我一般不先提作文的任务。即使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进行观察和思考,也不与作文直接挂上钩。这种“迂回战术”,是让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趣味和引力去召唤学生参与活动、思考问题。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感觉,“情动而辞发”,作文就成为学生自觉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了。
  一星期后,根据反馈,我让被选为第一批交往的10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佳作。因为体验到了成功,诵读者情绪高涨,很有激情。特别是一个平时作文总是干巴巴几句话的男同学更是笑逐颜开。我知道他对写作的积极性有了提高,对自我的期望值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我感觉我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接着我又和学生一起归纳这些信之所以能够打动贵州女孩的原因,那就是一定要真诚,不能作秀。
  课后我趁热打铁,交给全班学生一个长期的任务:与贵州女孩保持通信,看一年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一些没被选上的学生顿时来了劲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可是一个更难的挑战。根据统计。经过一年多的交往,班上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和香云保持着联系,学生说通过书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不仅提高了自己写作的能力,而且在无形中也让自己明白了人与人的交往是以心交心的。不仅仅如此,我还了解到,有几个学生还给香云寄去了学习资料和用品,也和香云周围的同学建立了“结对子”的交往形式,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五、以文为桥,增进师生情谊,缩小“代沟”。
  
  通过与那么多活泼富于朝气的心灵交流沟通,写作教学有理由而且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感到快乐的事。泰戈尔说:“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他们弹奏永恒的光明。”我们也把生花的妙笔,还给可爱的学生,让他们谱写多彩的人生。帮助我们的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让他们放松自己,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断提高作文的实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努力尝试的。在《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文章中,学生们再次袒露心迹,对我教学的做法表明自己或褒或贬的中肯的看法,大多都肯定“交往问题作文”系列的创意。在学生重新构建交往模式的同时又重新审视了对作文的认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和谐了师生的关系。真是一举三得啊!
  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父母依然把子女的成绩放在第一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优异的成绩。父母、子女之间缺少交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代沟”,这也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生活问题。怎么办?我在思考良久后选择了“送给母亲一句话”的母亲节贺卡活动和《母亲,我要对你说》的作文训练,在学生忙碌的时候,在反复地问询的时候,在精心设计贺词的时候,在若有所思写作的时候,我知道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在后来的家长反馈中,深得好评。有的学生母亲说收到贺卡当时都掉泪了;有的学生家长说孩子平时连话也不多说几句,现在却情深意长……不管学生表达的方法是怎样的,但是学生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学会感恩。这就够了。
  作文和人际交往的整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认识到学生是作文的主体,始终抱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作文教学思想,时刻关注学生的心声,作文就是一株翠竹——永远焕发葱茏的生机。
  浙江温岭市之江高级中学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