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日记: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
作者:陆 萍 钮勤章
日记是心灵的花絮,人生的史册;日记是笔耕的田园,放飞的天空。学生日记,内容真实,情感真实,是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指向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可是,有一些老师认为:每天让孩子写日记,是一种苦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日记会成为孩子的痛?如何让日记与美丽相依,来点亮孩子的生活?
老师。您怎么不读我的日记——为孩子点燃一盏备受关注的灯
打开第一本日记,首页上就有这样的句子:老师,您为什么不读我的日记?这个孩子叫许超逸,他昨天的日记的确写得不错,可我怎么疏忽点评了呢?带着这份内疚,我走进了教室,想跟他真诚地说声抱歉。
一进教室,几个孩子马上跑过来帮我拿本子,边拿边问:“老师,我今天写得怎样?”“老师,我拿了几颗星?”“老师,我的日记可不可以读?”……
一双双眼睛是那样热切地看着我。是啊,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向上,是孩子的本能啊。除了许超逸外,班上还有48个同学,他们同样渴望关注,渴望鼓励,渴望帮助。
除了对孩子在日记技巧方面提供帮助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灵。一位学生的日记里有这样的片段:“中秋节的晚上,我看到一轮缺角的月亮,因为妈妈在日本。日本的月亮,也是缺了大角的月亮,因为妈妈没有我,没有爸爸,没有奶奶陪在她身旁。”题目是:“妈妈,你赶快回来吧!”看了这篇日记,我很感动,和班上学生一起特地重新过了一次中秋节,给了他一份礼物,一份惊喜。
被关注是重要的!有人曾经做过研究,几只小白鼠,分成两类,一类给予关注,给它丰富的生活内容;另一类只给它吃的,住的,不关注它。结果,前者精神状态上、智力上、寿命上都比后者强。因此,关注孩子的日记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灵。给予关注的,不仅仅是那些写得精彩的孩子,还有那些付出了努力有了进步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那些付出了努力举步维艰的孩子,他们更需要安慰、搀扶和引导。
孩子,老师佩服你——为孩子点燃一盏自信的灯
为孩子写日记寻找动力源。日记为何而写?需要、愿望;经验享受、获得满足、理解和发现、寻找新奇、有所成就和创造;逃避危险、伤害、威胁;自我实现;社会要求等等。多读这些词语,你就会萌生许多教学设想,从而使“写日记”成为一个紫色的、带有诱惑的水果,引领着孩子朝前去。
为孩子寻找一个写日记的场。和你的孩子一起聊日记,写日记,评日记,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让日记也成为孩子生命活动中一个响亮的音符。在这浓浓的氛围内,由不得他不喜欢,不关注,不努力……日记把他们的心灵用文字解放出来。自言自语是写的最高状态——日记为孩子开辟了一个自信飞扬的园地。
打破日记的神秘面纱。日记是什么?是每天所遇到和所经历的生活的记录。而很多老师,都让“作文目的”先人为主了。其实我们即使主观上不以作文为目的,客观上写日记也为作文带来了丰厚的材料。哪怕是深有感触的一句话,也是一篇好日记,他的价值在于意义,在于情感,在于思想。前文中的“缺角的月亮”,不是一篇绝好的日记吗?除了不要人为地把作文的三纲五常套在日记头上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随时记下即时发生的点滴。火花一闪,稍纵即逝。必须让孩子学会及时捕捉,让瞬间成为永恒。如何捕捉呢?
追求真!真实是文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只有真诚的恳切的,才可能是善的,才可能是美的。这里,我们强调情感的真实和逻辑的真实。
追求善!快乐同别人分享,忧愁同别人一起分担;智趣通过文字传递,思想在文字中积攒力量。如果你赋予了日记这些,你写的时候,心里必有一个读者的他。你想告诉别人什么?你想让别人获得什么?你的语言里要透着善良。
追求美!不仅要美的文字形体,美的文字语言,还要有美的文字内容。
孩子们在一盏自信灯的照耀下,追求着本真的生活,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完善着自我的真善美形象!
日记。灌注了丰富的营养——为孩子点燃一盏成长的灯
翻开学生的日记,从前到后,我还明显地看到了一条写作成长的轨迹。写好日记。仅靠教师的关注,仅靠意识、习惯、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方法上人手,给孩子的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引领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
让孩子的眼睛亮起来。
无源自然无水,有源未必成河。古人云:“夕阳茅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辞。”可不少学生还常常问:日记天天写,写什么呢?——关注细节。
人的生活是由细节组成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瞬间,都可以成为细节,都可以成为描写的对象,教师就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引导学生明白,原来细节随手可抓。
如何引导学生描写细节呢?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是教学生,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和学应当联络,学校是师生共同体。以“师生共生活”为源头,体验观察。
这是一堂写作课,内容是“画声音”。我坐在教室里认真听孩子们上课,为的是和孩子共同体验。寻找课堂观察的亮点,用数码摄像机记录下课堂生动的画面,然后和孩子一起回放,提醒他们。可以选择哪些观察的角度。记录一组声音;围绕一个话题,剔除一些杂音;再围绕一个主题。剔除一些杂音。光有声音还不够。把发出声音的那个人或者物的形态都带上去。日记中便有了精彩的对话描写。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发言。都会有动作……抓住动作观察。可是即使观察,也有可能词语匮乏,和动作不能相应。不用担心,把整个动作的过程映在心里。动作一般可以演啊,写的时候多比划,用“拿”合适,还是用“捏”合适,过程清晰了,词语准确了,动作描写也精彩了。观察就是这样由表及里,由粗到细……领着孩子体验生活的细节美。
让孩子思想飞起来。
世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剑,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最终总是战胜剑。文章中拥有思想,文字里就蕴涵着一种力量。有人说,孩子谈思想。是不是太难了点。可有一本书,就叫《孩子天生就是哲学家》,还有一本书名叫《儿童哲学精神》。儿童哲学精神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他们的嘴里也许会蹦出令你完全惊讶的叫做思想的东西,请你不要惊讶,你要鼓励着孩子继续思想的步伐,任何一个思想者的脚步都不会停止的。
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寻觅、思考。我们可以把学生写成的相关主题的日记,放到一起,形成互动交流,共同品评文章中闪烁的思想,增加孩子思想的深度与精神的厚度。
要让孩子寻找思辨的话题,它可以是班级现象、社会风气、一句名言、一篇文章……所选的话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然后,鼓励学生放开心怀表达。有一个学生,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放学的路上碰到一条狗。狗对着他叫。他哭了。妈妈笑他,这么大了还怕狗。课堂上我用一种很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狗,你难道没有什么看法吗?你经常路过这里吧?每次它都这样“汪汪”叫。狗的职责是什么?你对于狗,没有采取过什么方法吗?呵斥它,还是诱惑它?哪一种能止住犬吠?这样想着,写着,文字里就逐渐有了灵性,有了思想的张力,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深刻的东西。
让孩子的情感厚起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儿童,因为其年龄身心特点,在他们的眼中,万物是有灵性的,我们可以让他们亲近这些花草树木,去倾听它们语言,和它们对话。所以在孩子的日记里,会飘浮说话的云,会生长知道疼痛的树和爱美的小蘑菇……情感就在刹那间融在景物里,流泻在笔下了。
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生命需要的活动,关注真正能够触发学生生命情感的活动。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练习中有“学会感谢”的口语交际,练习三中有写信的作文练习。以感恩为主题,我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上好一堂课。学会感谢,用最恰当的方式表示感谢;亲子共读:阅读母爱或者父爱系列的文章;亲人之间共同回忆最温馨的事;为父母做一件你最想做的事;母子通信说说心里话;邀请家长走进活动课堂等。孩子体验着,感动着,胸中所蕴蓄的心得流露出来,于是,情感日记诞生了。
以细腻的笔触,让激情飞扬,思想灵动,文采缤纷,不仅愿写,进而能写。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绝不搞人为拔高,而是在追求日记的永久生命的同时,给予日记生命的营养,让学生自觉追求日记的质量。
生活、思想、情感促成了美的文字,同时美丽的文字也点缀了生活。让日记陪伴孩子奋飞的旅程,用日记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
江苏南通市鹤涛小学 226012
江苏宝应中学 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