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下水作文”的生成性探析

作者:张映华




  语文教师以教“文”而对学生育智、培德、启美,可谓任重道远。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的特殊性要求语文教师多写“下水作文”,完成由“纯读者”向“兼职作者”的转变,将“教学语文”推向“实践语文”。叶圣陶先生对此曾有精辟论述:“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可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一、“下水作文”生成语文教师的“闪亮笔杆”。
  “下水作文”能铸造语文教师的“闪亮笔杆”,练就语文教师书面表达的“看家本领”。
  1,“回炉”,铸造“闪亮笔杆”。
  写作不到火候的语文教师可以把自己推进大学写作教材里回回“炉”,在对教材的“反刍”和对当年习作的审视中丰富写作理论,总结成败得失,以便全面刷新自己。对于自己的旧作,可以修改提高,也可以推倒重来。有写作理论和写作经验垫底,又有火热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教学实践提供大量的鲜活素材,语文教师可以抓住灵感叩访灵魂、智慧喷溅火花的创作良机,加强练笔,做出最新最美的文章。这种凝聚了生命热血的书面表达成果富有生成性,给语文教师以教学的“底气”和“生气”,使语文教师“浴火重生”,从而走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教学困境。
  2,“延伸”,刷新“闪亮笔杆”。
  语文教师的“下水”,是一项提高教学能力、锻造与刷新“闪亮笔杆”的工程。
  一是由大学写作教材向中学写作教材延伸,拿中学作文题练笔,从而占据写作的多维度、大空间,拥有总揽中学生写作全局的“金手腕”。
  二是由中学教材作文向中考、高考作文延伸,用中考、高考的写作要求检测实战能力,提高竞技水平,使自己的“笔杆”变得既“好看”又“实用”。
  三是由强势文体向弱势文体延伸,弥补自己的文体缺陷,做出一枝足以应对各种文体的“全能笔杆”。
  四是由“自娱作文”向“大众作文”延伸,通过给报刊投稿等方式到“鲁班”门前“弄斧”,促使自己在反馈中反思,用理性克服盲目性,用公开发表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成就感。
  二、“下水作文”生成作文教学的“良性环境”。
  顾之川先生强调说:“没有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往往隔靴搔痒;有了写作体验,教师的指导就会对症下药。”语文教师要亲身实践,种好作文的“试验田”,解决好“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等作文难题。争取将“苗床”经验成功移植到学生作文的“大田”里。
  1,“下水作文”使教师对学生变俯视为平视。
  “下水”教师往往置自己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再做高空俯视的“教师爷”,不再依赖灌输教条的“买空卖空”,而是以温和的平行目光关注学生,以亲切的笔友姿态善待学生,并且以身示范,“述”而又“作”,以“写”激“趣”,平等对话,体现教学论中的兴趣原则、情感原则、身教原则和教学相长原则,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共同开辟作文的“黄金通道”。
  2,“下水作文”使教师对学生变挑剔为赏识。
  课本和教师是学生作文的水土阳光,教师自身的素质及其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老师不识作文的“庐山真面目”,涵养不深,就容易冷眼对待学生和他们的作文,往往训斥多,给分低,造成作文生态的“荒漠化”,使作文的幼苗难以生长。“下水”教师经验丰富且深知写作的甘苦,指导和批改时好赏识,重鼓励,关心备至,爱护有加,能“指”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能促使学生满怀信心地投入写作,争取更大更快的进步。
  3,“下水作文”使师生感情相互亲合。
  师生彼此认同是教学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情感基础。写好“下水作文”往往使语文教师变成学校和社会的“成功人士”,产生“名人效应”磁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下水”还能增强学生“彼能是我亦能是”的信心,打破写作的神秘感,从而加入写作爱好者队伍,醉心其中,乐此不疲。教师勤于动笔,以身示范,可以带领学生打开一扇“发现”社会的天窗,培养一种生存竞争的特殊本领。此外,教师取材生活,写真人真事,抒真情真意,在示范中展示方法技巧,倡导优良文风,带动学生务真、向善、求美,使“文”与“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这当然也是一种不容低估的完善自我、改造社会的进步力量。发展才是硬道理,“下水”带来的良性发展会给人很多的有益启示。
  三、“下水作文”生成讲读课堂的“持久魅力”。
  写作是阅读的自然延伸,两者互通互补,不可割裂。“下水作文”搭建讲读教学的发展平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成功语文教师的共同经验。
  1.“下水”有助于教师深阅读。
  语文教师经常“下水”,可以养成深读、精读、细读的良好习惯,使写作理论与阅读理论交流沟通,迁移转换,使读与写相辅相成,协作共进。在“下水作用”的推动下,语文教师读得深,悟得透,从而增强各类文章的解读技能,练就分析驾驭教材的“法眼”,更加有效地开展讲读教学活动。
  2.“下水”有助于教师巧讲授。
  写作讲究语句的锤炼,讲读教学同样也要讲究语言的锤炼。课堂教学用语如何避免干瘪寡淡,做到准确生动、鲜活流畅,完全可以参考写作方法,借助写作经验。“下水”增加了教师的词汇量,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使课堂语言深入浅出,充满感染力;“下水”激活了思维,锻炼了思路,提高了归纳概括能力,可以使课堂语言清晰明澈,有条有理。过好了教学的语言关,讲读教学当然也就上了档次。
  3.“下水”有助于教师设计好课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写文章要讲究起承转合,讲究‘凤头豹尾’、‘草蛇灰线’……组织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跟写文章虽然不是一回事,但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文章写作与教学设计之间存在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文章讲究最佳结构,教学讲究最佳模式;文章讲究行文思路,上课讲究教学思路;文章讲究详略得当,教学讲究主次分明……写作的创意可以启发教学的匠心与诗心。文章中心的确立、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的理论可以为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的确立、内容的处理、程序的编排、教法的选取提供比较可靠比较扎实的“智力支撑”。
  认识“下水作文”的种种生成性,语文教师容易找到教学的生长点,把专业成长和终身学习的文章做强做大。
  参考论文:
  曹勇军《叶圣陶“教师下水说”新探》,载《中学语文教学》,1998,4
  湖南宁远县第二中学 4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