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高中文言文注释辨证四则

作者:连劭名




  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有《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上,文云: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日: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如同《孟子见梁襄王》所言“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也,沛然谁能禦之”,是指“王道”,《说文》云:“王,天下所归往也。”
  “今寡人不能”,“教参”译文:“现在我无能。”不确。此是勾践自谦之辞,表示自己虽然不能同“古之贤君”相比,但仍然愿意领导越国臣民努力发展。“不能”非“无能”之义。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教材注释:“蕃,生息、繁殖。”“蕃”即《齐桓晋文之事》中所说的“保民而王”,《周礼·大司徒》云:“以保息六养万民。”郑玄注:“保息,谓安之使蕃息也。”其中包括六项具体措施,即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
  
  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有贾谊《过秦论》,文云: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教材注释:“齐明、周最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教参”译文:“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齐明、周最以至苏厉、乐毅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他们的历史功绩并非仅仅为各国沟通意见。教材注释及“教参”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通”为推行之义,引申为“实现”,《周易·系辞》上云:“推而行之谓之通。”所谓“意”指意图。《说文》云:“图,画计难也。”《论语·述而》云:“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皇侃疏:“图,谓谋虑也。”“意”即《齐桓晋文之事》中所说的“王之大欲”,目的是要“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故“通其意”者,指齐明、周最以及苏厉、乐毅等人协助各自的国君,推行他们的意图,实现称霸的目标。
  
  三
  
  人教版高中《语文》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云:“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教材注释:“[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范围一类的事情。”古人凡兴师动众皆可称为“作”,并非仅指土木工程,也包括军事行动。《周礼·鄙师》云:“凡作民,则掌其戒令。”郑玄注:“作民,谓起役也。”
  
  四
  
  人教版高中《语文》有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云: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教材注释:“[固也]本来是这样。”“教参”译文:“固然如此。”其说可商。将“固”解释为“本来”“固然”,其义不知何所指。固、定同义,《礼记·曲礼》上云:“求毋固。”郑玄注:“固,犹常也。”言“曲”“欹”“疏”等病态的审美观念已成定式,习以为常,不易改变。下文“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之“此”,正是指这种成为定式的审美观念。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 1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