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课例二 《五人墓碑记》教学实录

作者:王夫成

有这样一段描写(读课文):“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意气扬扬,谈笑而死,想一想,这是怎样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恐怕不过分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我想,不是大勇者是做不出来的!
  师:我插一句,同学们怎么理解“颜色”这个词?“颜色不少变”怎么讲?
  生:“颜色”就是“面色”,整句话是说“面色没有一点儿改变”。
  师:这样翻译似乎可以了,但又觉得情理上有点讲不通。能换一个词语吗?
  生:我想可以把“面色”换成“神态”或“神情”。
  师:“神态没有一点儿改变”,好的,这一换就合乎逻辑了。好,同学们可以接着刚才的话题讲下去。
  生:读这几句话时,我的耳边响起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歌声:(唱)“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热烈的掌声)
  师:是的,《五人墓碑记》和《洪湖赤卫队》一样,谱写的都是一曲“正义歌”。韩英为党抛头颅,五人为谁洒热血呢?
  生:为周顺昌。
  生:不对。他们为正义!
  师:他们是为捍卫正义而死。凛然正气使他们嫉恶如仇,笑对屠刀。五人既是义士,同时又是勇士,勇因义生,勇因义贵。最后,我们来看“国士”的称呼是否适合他们呢?
  生:我觉得不太适合。“国士”是指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应该是英雄人物、伟大人物,而这五个人只是普通百姓,是“草野之无闻者”。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什么是“国士”?我认为,国士者,救国之士也。(生笑)像岳飞、文天祥竭力挽救将倾之大厦,苦心修补已缺之金瓯,称得上“国士”。后人不是为岳飞、文天祥祠撰写了一副对联吗?“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贰贰忠臣”。再看这五个人,他们的义举点燃了人民的怒火,吓得毛一鹭一伙屁滚尿流,吓得魏忠贤“不敢复有株治”,以致“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作者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匹夫有重于社稷”。所以说,五人尽管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没有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但一样地具有不可磨灭的救国作用。
  生:我在《古文观止》里面看到编者对《五人墓碑记》有这样的评语:“当与史公伯夷、届原并垂不朽。”我觉得评语除了体现编者对《五人墓碑记》写作水平高妙的极为推崇外,还体现他对五人行为的高度评价,那就是论五人的“义”可比伯夷,“忠”可比屈原。所以,“国士”之称,五人当之无愧!
  师:好,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么说:五人称得上“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义士”,称得上敢于直面黑暗的现实、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士”,也称得上“有重于社稷”的“国士”。但在五位义士的合葬墓的石碑上,镌刻的却是“五人之墓”四个字。墓碑上为什么不刻“五义士(勇士、国士)之墓”呢?
  生:他们并不是出身显赫的家族,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功名和官职,本来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称他们为“五人”,我想还是表明他们的出身是普通百姓。
  生:五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蔑视强暴,反抗邪恶,笑对屠刀,捍卫了“人”的尊严,显示了“人”的力量,就“如何自立于天地间、做一个‘大写的人’”这个重要问题,给世人作出漂亮的回答。
  生:这五人凭借什么让四方豪杰对他们赞叹?就凭他们光芒耀眼的人格。五人墓碑上只写一个“人”字,警示世人不要辱没这个字,要做黜恶扬善、顶天立地、流芳百世之“人”,不做碌碌无为、变节易志、苟全性命的“不人”之“人”!
  师:“人”字一撇一捺,头顶苍天,双脚着地。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正大光明,顶天立地,不倚不靠,不屈不挠。所以,“人”字的称呼,看似随意实则蕴涵深意,朴素中显示出至尊无上。在这堂课的最后,我请同学们将自己所思所感写成对联,用这一形式来表达对这五位义士、勇士、国士、五个“人”的赞颂与缅怀。以前我们学过如何撰写对联,所以我相信同学们能够顺利地完成。请动笔吧。
  
  附:部分同学当堂写的对联
  除魏阉祠人心大快
  埋义士骨大地有幸
  
  享尽荣华终难免身名俱灭
  出身草野竟能与日月齐光
  
  中丞匿溷藩臭名跟矢溺相混
  众人殴缇骑拳头与棍棒共舞
  
  铁骨铮铮一试贼子利刃
  笑语朗朗且让鼠辈猖狂
  
  得势轻义贪利失势苟且偷生
  生前舍生取义身后豪杰仰慕
  
  墓中五人:义士、勇士、国士
  碑上一文:祭文、赞文、檄文
  
  舍生而取义(孟子)
  视死忽如归(曹植)(集句成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