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从课后习题设计看美国作文教学

作者:梁小莉




  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语文教育中“高效低耗”的现象:“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个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大多数不过关”,指大部分学生不能过关。过什么关?过语文关,其中包括作文关,它是最重要的难关。整整学了十二年,连篇像样的东西都写不出来。一遇作文,学生抓耳挠腮,叫苦连天。若碰到调查报告之类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的作文,学生更是束手无策,抄书胡编,上网下载,很难见学生真正深入调查,搜集相关信息整理成文的。这样弄出来的文章质量自然不高,甚至拙劣。如何让学生有话可写,轻松作文?如何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写作?在这些问题上,美国写作方面的教学有许多值得我们称赞和借鉴的地方。现在仅就课文后面的习题设计来谈谈粗浅的看法。
  “练习”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练习,旨在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而课后的习题是“练习”的主要依据,它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也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将美国语文教材(马浩岚编译的中国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教材,它是美国当代中学语文教程)与国内语文教材(按语文课程新标准制订的并为大多数学校使用的教材)后面的习题相比较,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在教学方面尤其是写作方面与国内不同的做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 言之有物
  
  读写结合,“读”,指课文的阅读;“写”,指课后的写作。国内,语文老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课文阅读、讲解,可讲读之后,一般是没有写作练习的。课文的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独立的,彼此分离的。从美国的语文教材来看,课文的阅读和课后的写作却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可以从两国语文教材后面的习题设计得知。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我有一个梦想》的习题设计如下: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各题。(2个小问题略)
  ●朗读第9至第14段,体会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试着自己演讲一下。
  ●联系上下文,研读下列各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3个小问题略)
  ●下面是课文第17至第31段的英文原文,试着朗读一下,并和课文相比较,体会两种语言的异同。(英文原文略)
  而美国语文教材中的《葛底斯堡演说》的习题设计如下:
  ●问题指南(共18个小问题,选其中6题)
  文学生活:
  1.你认为林肯的演讲中最重要的是哪些语句?
  2.林肯是怎样利用语言来安慰和治愈听众的心灵的?
  阅读理解:
  1.简要叙述林肯做出这两次演讲的时候的情况。
  2.林肯在这些演讲中表达了对于奴隶制的怎样的观点?
  思考:林肯的演说与现代总统的讲话有什么不同之处?
  文学聚集:措辞……从《第二次就职演说》中找出两个正式措辞的例子。
  ●作品累积(共6个小题,选其中3个小题)
  1.写作:
  (1)日志写作:这是葛底斯堡演说的前夜,作为林肯,描述你想通过这还未写完的演讲稿传达的信息。你希望人们记住它的哪些方面呢?
  (2)报纸专栏:作为一名记者写一篇关于《葛底斯堡演说》的专栏文章,对这次演讲做出评价……
  2.微型写作课
  调查信:选择美国内战使你一直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写一封调查信或请求信,来收集相关信息。
  显然,中美教材的课后习题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通过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言的把握。不同之处很明显的是美国课文后面的习题增加了写作要求(每篇如此)。而且,这些写作跟课文内容是密切相关的。那么,课文阅读与课后写作结合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有利于“就地取材”。学生学会课文后,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从熟悉的课文中摄取材料作为背景写作,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明确写作目的,确定写作内容,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例如,学生在学完《葛底斯堡演说》后,完成习题的“日志写作”。在日记中以林肯的身份叙述演讲的目的、内容,感情表达真实自然。在国内,老师布置一个文题,就让学生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立意、构思、谋篇。不管文题熟悉不熟悉,你都得写。熟悉的写了很多次的文题再写是陈词滥调,千篇一律,比如写一些记人记事的文章;不熟悉的凭空而发,夸夸而谈,写出来的文章难免有“假大空”之嫌,比如一些议论文。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目前,国内写作教学要求写作是“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要达到这一要求,将课文阅读和课后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不失为明智之举。从课文中摄取材料作为背景写作,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自然而然也就“言之有物”了。叶圣陶先生曾把读和写比喻为“吸收”和“倾吐”关系,这很恰当。
  其次,有利于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每篇课文阅读后进行写作练笔,长此以往,学生的习惯养成了,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课文不同,写作内容不同,常写常新,开阔了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写作思维。
  我们认为,任何事物在一个系统中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项内容,二者必然存在着互动性,注重两者的互动性,建构其互动模式,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读写结合,使课文阅读为课后写作服务,必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动手实践 言之有用
  
  杨宁在《历史地实践地透视美国教育》这篇论文中写道:“美国的基础教育成功之处是什么呢?通读《走进美国教育》有关内容,笔者认为这个成功之处在于一个‘做’字,具体地说就是美国基础教育深得实用主义精髓,强调学生学习与实际结合,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注重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操作化和情境化。正是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的确如此,这种“实用主义”思想同样指导着写作实践,我们看习题设计便可得知。请看美国的微型写作课:
  调查信
  选择美国内战使你一直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写一封调查信或请求信来收集相关信息。把你的信发给着重于研究这一阶段美国历史的机构、图书馆或历史社团之一。使用适合于商业信函的语言和格式,使你的信收到效果。
  写作技巧重点:适合于目的的语言
  适合的语言可以确保你的读者理解你的要求并且感到你很感谢他们的帮助。使用礼貌正式的语言。写清机构的名称,选择精练的词句,按照正式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