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致力于对话的多向性

作者:袁爱国




  文本总是有很多的“空白”和未定性,任何解读者都不可能一目了然地把握到文本的全部内涵。王尚文先生指出,文本与读者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是阅读教学的审美价值之源。因此,阅读教学应彰显这种张力,致力于读者与文本对话的多向性,以引领学生充分领略文本的意味与美。在人物传记《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1.发现:在文本的看似“矛盾处”走进文本
  整体感知文本时,我引导学生以伽利略导师的身份进入文本角色,从对伽利略截然相反的评价入手(一种观点认为他是“精神病患者”,另一种观点认为他是“当代的亚里士多德”)说说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学生只有通读文本之后,搜寻整合文本中透露的相关信息才能准确作答。在交流讨论时,分组进行辩论,学生们唇枪舌剑,紧扣文本,谈得有理有据。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伽利略导师的身份为他写一则恰当的评语。兹摘引数则如下:
  生:伽利略,如果你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坚持用你的无聊的实验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真理,那说明你没有什么前途,你确实是个疯子。
  生:伽利略,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追求真理,不畏权威,你的成就令人瞩目,你就是当代的亚里士多德。
  生:伽利略,你竟敢挑战亚里士多德,真是狂妄自大;你摆弄些孩子们的小玩意做实验,真不知天高地厚;你不识好歹,不听老师的教导,真是个神经病。
  生:伽利略,你不迷信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为了追求真理把一切献给科学,你面对教授的批评仍不屈不挠地斗争,你真是当代的亚里士多德!
  除了在人物评价的“矛盾”处寻求读者与文本间的对话,还可以在语义、情节、笔法等“矛盾”处深入文本,丰富对话途径,以激活学生思维,使之成为文本的知音。例如向学生提问:人物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方式,而本文为何从伽利略在教堂发现钟摆节奏规律处开头呢?这是引导学生从叙述方式的矛盾处入手探究写法的妙处,学生可以从结构、内容、主题等多角度思考回答。
  2.体验:在视角转换中填补文本空白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厚,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审美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学生视野与文本视野存在着距离。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视角的转换,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细读“斜塔上的实验”这个重点片段时,有三个视角可以转换:一是学生成为文本的在场人物,“我”与同时代人物对话:二是学生作为伽利略的父亲,体会文本中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三是让亚里士多德跨越时空,进行古今人物的对话。
  师:让我们放飞想象,假想1,你如果站在比萨斜塔下,有何感想?假想2,伽利略的父亲站在比萨斜塔下,有何感想?假想3,亚里士多德站在比萨斜塔下,有何感想?
  生:假如我是亚里士多德,我会想,原来我提出的许多论断也有错误的地方,伽利略比我棒呀!他坚持用实践去检验真理、证明真理、发现真理,的确让我大吃一惊!
  师:你真不愧是一个哲学家,胸怀多么宽广!
  生:假如我是伽利略的父亲,我会想,上帝呀,请保佑他在这次实验中不要败得太惨!
  师:现在你看到儿子的实验取得了成功,又会怎么想呢?
  生:我会感到兴奋,为他坚持真理感到自豪,也为以前阻止他进行科学研究感到愧疚。
  生:如果我站在比萨斜塔下,我想,伽利略,你一定要成功!用你自己的实验推翻这些所谓的“真理”,胜利属于执著追求的勇士!
  3.扩充:在拓展延伸中引领诗意语文
  法国批评家巴特认为,文本永远是复数的,文本的意义不是一般的意义,不依赖于解释,只靠“爆炸”和“散播”。阅读教学不仅要致力于发现与体验读者与文本对话间的多向性,还应引领学生从文本出发去拓展延伸,做进一步的诗意解读。在本课拓展延伸部分我链接了伽利略的两则资料:
  作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为我们赢得了许多个第一,他是第一个把力学引进实验的科学家,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实质,第一个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
  同学们,伽利略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第一,可是我们这个世界给予伽利略怎样的命运呢?……1633年2月,69岁的伽利略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罪名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1638年,74岁的他双目逐渐失明,晚景凄凉。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宣布:1633年对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
  在神秘园乐队舒缓凄凉的音乐声中,我饱含深情地叙述完,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生:追求真理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退缩!
  生:当时的世界对伽利略是不公平的,但是伽利略仍不停地追求真理。
  生:我们探求真理就要有所牺牲,不能畏惧坎坷和艰难,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
  生:因为伽利略从小就不轻易相信权威,所以他在人类的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生:我们要学习伽利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要相信真理,不能迷信权威,要树立为了真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接着我引用了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光荣的荆棘路》的片段:“光荣的荆棘路真是没有尽头……他在灵魂的极度痛苦中,曾经在地上跺着这双脚,高呼道:‘但是地在转动呀!’”最后伴着深沉肃穆的音乐,与学生齐诵我写的一首小诗:
  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与泥泞,踏上了这条荆棘路/也就选择了勇气与责任,也就意味着执著与牺牲/唯有坚忍不拔者/才能在璀璨的星空闪耀光芒……
  链接的两则资料《伽利略的第一》与《伽利略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予与奉献,显赫的成就与困顿的命运,执著的追求与道路的坎坷。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伽利略精神世界的荣光,这一切使学生走进伽利略灵魂的深处,震撼着他们的心扉。学生王同济在课后感言中写道:
  “但是地在转动啊!”78岁的伽利略的灵魂早已飞出了太阳系,在太空中完成他未完的事业。小时候,妈妈曾对我说,人死后会变成一颗星,一颗绽放着光芒的星。我想,此时看到的那颗明亮的星就是伽利略吧,他的光芒正照在我的脸上,我的心窝里。此时我已明白,伽利略弃医从研的用意了:因为那个时代最大的毒瘤是无知,任何一种病毒与无知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了,应该从根本上去铲除“无知”这个病毒,人类才会赢得光明和进步。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