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对对子对出《观潮》彩

作者:王 君




  如何能让学生比较深刻地体会到《观潮》一文语言的气势与文采呢?经过琢磨,我心生一计:何不让孩子们边“观潮”,边“对对联”。
  做法很简单:第一步,反复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一直读到脱口几乎就要成章的地步。第二步:和学生一起回顾古诗文中的著名对子。第三步:老师作出示范,提出要求,对学生加强鼓励,告诉大家只要达到“宽对”的要求即算成功。我的基本要求是:先老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然后大家自己到文章中去发掘可用的资源。原文中的字词可以做一些改变,鼓励在原文基础上的原创对联。
  这法子,还真的就把课堂搅动了。
  我是从最后一段开始切人的。我说,我们要用对联来表达观潮的盛况。我出了三联。从简到难,稍加提示,学生便都对出了。请看:
  师:四马塞途
  生:百物倍穹
  师:江干席地不容闲
  生:路途珠翠皆溢目
  师:江干上下饮食百物倍穹
  生:席地左右珠翠罗绮溢目
  有了上面的指导和铺垫,学生们兴趣倍增,好联妙句层出不穷。虽大多还“不工”,但学生们由此迸发出来的创造力却让人分外欣喜。请欣赏他们写的部分对子:
  李想:水军演练精彩 吴儿弄潮雄豪
  张慰慈:水军演习五阵之势使我拍案叫绝 吴儿弄潮百变之功令人叹为观止
  熊星:玉城 雪岭
  陈熙之:鲸波 鲨浪
  何语婷:巨潮如雪 猛浪若奔
  蒋云淞:远出海门,形如银线 际天而来,声似雷霆
  潘俊臣:艨艟奔腾分合 吴儿争先鼓勇
  姚未来:吴儿善泅皆披发文身 艨艟奔腾具分合之势
  何语婷:黄烟四起,人物不相睹 烟消波静,一舸无存迹
  何语婷:健儿弄潮出没鲸波万仞 水军演习竭尽分合之势
  杨雅云: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 披发文身争先鼓勇腾身百变
  刘宏达:观浙江潮 写雄豪文
  张慰慈:浙江潮天下伟观 周密文世间雄笔 宋周密观潮下笔如鲸波万仞 今学子赏文出口似锦绣华章
  我一直以为,文本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往往不是教学设计,而是教师挖掘出了文本与众不同的教学资源,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教学切入点。《观潮》是一篇描写民风民俗的文,思想意蕴学生很容易把握,教学的难度就在于如何能让学生身心受到文言之美的洗礼。这篇文章气势雄豪,词语句式包括修辞方法的选择都绚烂多姿,如果老师一味苦讲,很不容易有共鸣;而学生如果一味苦读。也不易表达清楚美感。对对子的方法很有效,既照顾到了文本语言本身比较整齐的特点,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关键的是,对对子其实是以文言解文言。创造性地让学生发掘了语言因子,再重组了语言因子,这就让解读语言美、鉴赏语言美、创造语言美实现了三位一体的统一。自然,教学难点也就得到了一次优美而又有创造性的突破。文中展示的仅仅是结果,其实课堂教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引导学生修改对联使其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动人之处。
  重庆外国语学校 4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