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学习反复修辞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付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在原先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这表明反复修辞手法极有可能在今后的高考中体现。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反复这种手法呢?建议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一、什么是反复——明确其内涵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例如: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为了赞美保姆——大堰河的勤劳和善良,艾青在这里一连反复使用了六个“她含着笑”,使勤劳而乐观的保姆形象跃然纸上。
  二、反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感悟其内容
  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自己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
  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
  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又如: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先后让别里科夫四次说出“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种口头禅式的反复重复,突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与保守的性格,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沙俄爪牙与帮凶形象。
  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三、反复与排比修辞手法的区别——领会其实质
  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例如:
  (1)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此句三次咏叹“终于自由啦”,表达对自由的期盼和渴望,侧重点就是“终于自由啦”,所以此句的修辞手法为反复。
  (2)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莫泊桑《项链》)
  这句含有相同词语“她”,但是所要强调的词语不是“她”,而是“认识”“了解”“爱”和“娶”,所以该句为排比。
  四、反复修辞手法应用举隅——掌握其规律。无论实用还是应试,都不应满足于背概念,而应当重视实际能力。下面几个例子可供参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0字)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参考答案]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国家就有团结的希望。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解题要领为将两次反复使用的句子“有了这个信念”的结果提取要点并进行整合、归类。
  2.请将下面一句话扩写,使之更生动感人。(60字左右)
  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去开垦、改造、播种。
  [参考答案]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汗水去开垦它;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诚心去改造它;如果我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智慧去播种它。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解题要领是将关键句子“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分解开,充实具体生动的内容,逐条细化丰满。
  3.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体现反复手法,句式、字数与例句基本一致。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深沉,像鲜血的凝固,让人肃穆。
  [参考答案]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朝阳的初生,让人神往。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解题要领是将话题“南国的红豆啊”放在突出位置,反复咏叹,倾诉对它的一往情深。
  总之,反复修辞手法,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情感、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在写作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今年它既已列入考纲,我们就更应重视。
  山东郯城教育局教研室 27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