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关注课本 回归课本

作者:陈心乐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呈现出回归课本的趋势。有的文段阅读、诗歌鉴赏在课本中可以直接找到相关内容,有的题目中则大量隐含着课本的材料和信息,其答案也是隐含在课本之中。下面以近年的高考试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并引 黄庭坚
  予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出得偏,备考时复习的表达技巧等知识根本用不上。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从人教版课本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的课后练习中找到。如果平时对课文比较注意,解答这道题是轻而易举的事。2003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过香积寺》、2004年广东卷的诗歌鉴赏题《江汉》,都取材于第六册第五课《语法和文学》。2006年四川、安徽卷的诗歌鉴赏选材也同样做到了课内课外的最佳结合。
  又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之后这道作文题引起了公众热烈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这道作文题材料偏难,不适合学生阅读并据此写作。但实际上这道题的原材料出自《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第三十八课“《人间词话》八则”。这是其中的第七则。对这段文字的注释虽然不多,但关于“入”与“出”的观点,在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本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中最末一段也有所涉及:“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课文注释:“人世:投身到社会里。出世:超脱人世。”这道题结合了王国维的选文和《人生境界》的论述和注释。如果我们注意了课文的学习和把握,对于作文题中的“入”与“出”是不难理解的;或者说这道题并没有难为考生,题目的意蕴本身就隐含在课本之中。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中名篇名句默写题(2)也是从《高中语文读本》这课“《人间词话》八则”出来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她千百度,______,那人却在,______”(辛弃疾《青玉案》)。
  2006年浙江卷“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作文题从高中第五册课文《人是什么》中写到的“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引出:“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话题。这个话题对课本知识掌握得扎实的考生非常有利,因为《人是什么》一文中,对“生无所息”进行了详细阐述。
  从对近年高考试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直接使用教材命题的有默写古诗文的名句名篇,在答题中可以直接使用教材内容的有四类题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古汉语实词和虚词的解释等。事实上,无论高考试卷怎样命题,都要从课本中寻找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如2005年三套全国卷中有关的诗歌鉴赏的题目,修辞手法的判定和作用,抒情诗描写手法中景与情的关系(如动静结合),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态度,诗歌语言赏析等,都可以从教材的第三册两个诗歌单元中找到答题思路和依据。
  2005年高考湖北卷已经加大了对两本(教本和读本)的考查力度。2006年的陕西卷,也明显加大了课本内容的考查力度。这是自1992年后高考语文试题完全回避课本内的知识点和基本内容后的一个重大转变。于是多年形成的高三不在课本中过多留恋,大部分时间都在题海中苦苦泅渡的备考方略受到很大冲击,以至于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点业务组激赏这一举措是“正本清源,极具胆识的有力举措,是对当前语文教学和备考复习中存在的某些舍本逐末行为的强力纠偏”。其鲜明的导向性就是要纠正日常教学和备考复习中轻视课本、忽视课本的地位和作用,一心想走捷径,片面依靠所谓的权威信息和资料来应对高考的短期行为和倾向。因此,我们在2007年备考中要重视对这一新动向的研究,在备考复习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教本和读本的作用,盘活现有资源存量,在复习备考中力求少走弯路,不进误区。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疾呼,高考命题除了应继续承载为高校选拔人才这一传统重担之外,还应该担当起草除当前中学教学题海战术的积弊、稳步推进新课改的重任。因此,新背景下的高考将会更体现出选材来自课外、知识和能力源自教材的趋势,高考确实有必要通过命题让学生也让老师真切感受到高考复习完全没必要漫无边际地去课外寻找资料,而是返璞归真,回归课文。可见,在今年备考后期的复习中,回归课本、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挖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注课本,回归课本,重点是名句名篇及诗词鉴赏、文言文字词基础的复习、现代文字词篇章、语言积累与知识迁移。
  回归课本,对大纲规定需要背诵的古诗文自不必说,名句名篇定要注意全段全文的诵记。“默写名句名篇”要和诗词鉴赏有机结合起来。对课本中涉及的古诗词曲做深入细致的分析,认真研读课下注释,对诗词鉴赏中有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思考课后练习,努力做到能力迁移。与此同时可发挥第一册第一单元知识短文《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第五册第五单元知识短文《唐诗简介》的作用。
  文言文是回归课本的重要部分。因为文言文基础知识课本都出现过,课外的文段都是课内知识的转换。所以只要课内知识包括字、词、实词、虚词、句式掌握得很熟练,课文读得很顺畅,能翻译,那么课外的文言文就没问题。文言文回归课本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多以史传性文章为主,因此,回归课本应将重点放在史传性的课文上,如《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赤壁之战》《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复习时先重温课文,弄清重要字词的意思,弄清特殊句式及活用方法,然后复习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多数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实词的意义、用法及一词多义等现象的掌握,这些练习设计在复习时是不可忽视的,可以此为基础,归纳实词的意义、用法。另外,回归课本也可利用早晚读进行,要求学生坚持每个早晚读都要对照注解精读一篇古文,阅读时对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进行标注,再利用零碎时间强化识记。再有,文言文回归课本复习要好好研读第一册第六单元《文言实词的特点》、第二册第六单元《怎样学习文言虚词》、第三册第五单元《词类活用》、第六单元《文言文句式》等这些知识短文,掌握文言文学习的相关知识。
  现代文课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所占篇幅最大,所学时间也最长。但是很多同学进入高三后忙于应付高考中的阅读理解篇目和考题,却不知道课本中涵有巨大的价值,不知道回归课文、掌握和理解课文能让高考复习得更快更准。现代文回归课文应建立经典课文的阅读体系,划分出社科文、哲学论文和散文系列,打破册本界限,进行系列梳理,总结阅读的思路和方法,以学生自由复习为主,老师进行辅导。学生可做这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准确解释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②重新理出课本的结构思路、中心思想;③赏析课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④评价课文的思想内容、形象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回归这一板块的同时可兼顾字词和标点,充分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短文(如第二册附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标点符号用法》,第三册第三单元知识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中的相关知识。
  回归课文,充分关注课文,中学十二本语文书(包括必修课本和语文读本)的材料也是一个写作材料的宝库,那里有丰厚的人文积淀,有很多名家名篇、名言警句,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
  课本是源,题是流。千变万化的题目。考查的都是书本上的基本知识,返璞归真、回归课文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是命题指导思想(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广西南宁市宾阳中学 5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