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整合创造新视角

作者:倪 岗




  王君老师的教学实录总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三个女人一台戏》(见《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3期)就大胆整合了《蒲柳人家》《我的叔叔于勒》《故乡》这三篇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课文,比较了一丈青大娘、菲利普夫人、杨二嫂三个女人,以人物性格的共性作为契合点,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家塑造人物的精妙,巧妙的整合开辟了教学的新天地,使整个教学异彩纷呈。
  如果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还只是停留在人物形象比较层面的初级整合,那么《大美为美》就已突破了教学常规中对整合的粗浅认识,站在语文知识的角度对教材重新组合,建构了新的课堂。王君老师试图用“大美”这一审美视角来高屋建瓴统领五首古诗的教学,它的层次感非常清晰。首先是调整了教材按照诗人朝代先后的原始编排顺序,先从评赏《天净沙·秋思》中的插图人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了古典诗歌鉴赏的新知识——“大美”和“小美”,然后举一反三运用新知“从‘小我’和‘大美’的角度来议一议这几首诗”,更进一步地领会“大美之美”。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文本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鉴赏文本,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诗歌的解读过程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印证,而是能够紧扣学科特点,处处抓住品味语言这个核心,巧妙地借助插图,促使学生深究文本,精读文本,与“媒体”的整合恰到好处。此外,王君老师还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并没有深究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基本做到了“心中有知识,口中无术语”。这种整合已经超越了常见的内容方面的整合,是从古典诗歌鉴赏方法论的角度来重组教材.真正“授之以渔”。对学生初步形成诗歌鉴赏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凸现了“语文知识”的意义。
  或许王君老师自己还缺乏站在专业学科知识角度进行整合的足够认识,在具体做法上也似有可商榷的地方。因为,引进的新知识必须要有学理的支撑,符合学术界的基本认识。例如王君老师对“大美”的核心概念的厘清就显得模糊。“大美”类似于古典诗学的重要的概念“壮美”,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说美之为物,有两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壮美一般指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和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表现为空间形体的巨大、时间上的迅疾、力量上的强大、性质上的刚劲。从美的感受上看,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励,引发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审美感受。《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确实是“大美”之作,而《秋思》《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就很难说是“大美”了。王君老师即使刻意修饰语言,也总有牵强的感觉。如果用“壮美”和“优美”的比较来整合教材统领教学,也许更符合学理。
  其次,一个课时讲授五首诗歌,虽足见王君老师极强的驾驭能力,但在“宏大”的背景下,难免略有“空”的质感。例如在对诗歌语言细致入微的感受上还显得力度不够。
  王君老师对教材整合的创新,体现了她的人文素养和奇妙匠心。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语文教师教学创新整合的劳动美和价值美就从他们各自的慧心灵性中流淌出来,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向往和追求的教学境界。所以,仅有整合意识是不够的,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也不应忽视。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教科培中心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