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谈古诗词教学内容的鲜活性
作者:李 伟
但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状况并不容乐观,学生厌学古诗,教师怕教古诗,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传承内容的概念化。有些老师对诗词的理解多年来一成不变。教《迢迢牵牛星》,只是谈离愁别恨,注意不到诗歌寄寓着的东汉文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深沉感伤,注意不到“盈盈一水”所象征的永恒间隔;讲《孔雀东南飞》,就是鞭挞封建社会的黑暗,找不到更切合今天学生的教学视角。这种理解的固化使得古代诗词难以进入现代学生的视野,也使得现代学生难以走近古代诗词,难以用心感受诗人的情感、思想。
经典是应该常读常新的,面对优秀的古典诗词,我们固然要借鉴前人的理解,但更要读出今天的感受。步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只有从古代诗词中发掘更多的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观念,找到更有新意的切入角度,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鲜活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拥有鲜活的教学内容呢?
一、要以现代人意识审视古诗词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的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①学习古诗词与当代作品之间存在的一个明显差异,是由于时间距离造成的视界差异,但是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只停留在“历史的眼光”,跳不出前人理解的框架。其实,任何阅读欣赏都是当下的阅读欣赏,如果我们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根据今天的价值标准作出理解和判断,即“以现代人意识审视古诗词”,我们就常能读出新意。《氓》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弃妇诗,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妇女与婚姻问题,“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歌饱含了一位弃妇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血泪控诉。“揭示了在阶级社会中妇女任人宰割屈从受辱的严酷现实,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普通性”②。这些理解固然不错,但从今天的视角看,这首诗真的就只是写一位女士的不幸遭遇,来控诉社会并博得读者的同情吗?“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八个字喷薄而出,表现出主人公与悲剧婚姻决绝的态度,所以在《氓》的女主人公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在丈夫变心之后,她的坚强、她的独立、她的义无反顾的决绝和重新追求幸福的勇气,这种人格精神超越时代,更能引起今天的学生共鸣。《离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篇,忠君爱国是其主题之一,但现在好多学生不知道忠君就是爱国,甚至认为屈原那样做有点傻。学生的错误认识,我们自然要纠正,但《离骚》的主题应该是多元的,于今视之,能否有更好的理解视角呢?《离骚》从自叙世系、生辰、品德写起,到中间陈词重华、请灵氛占卜、巫成降神,到最后以死殉自己的理想,表现出作者终其一生都处于悲剧般求索与坚守的历程中,我们完全可从对理想的执著这点来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精神。
二、要以现代文艺学观照古诗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艺学知识更新的速度和节奏都是惊人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注意引进现代文艺理论的源头活水来解读古诗词,这是相当有意义的。法国著名女性主义代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关于女人》,在西方被称为是“女人的圣经”。该书主要表明女性一直受压迫,强调女性要起来反抗,取得自己的独立地位,不要作男性的附庸。这部书带来了女性批评和女权文化理论。华东师范大学马以鑫教授曾写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现代文》一文,我们也可以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观照古代作品。比如,《孔雀东南飞》一诗,对于它的悲剧成因的解释,几乎一致认为是封建家长制度的迫害。不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观照此诗,主题或许更丰富。从事件起因看,美丽而有修养的刘兰芝之所以被遣回家,是源于她的“举动自专由”,这种女性自由意识的萌芽导致了其被遣;从事件过程看,焦母尽管看不惯刘兰芝,但还是要通过儿子才能休了刘兰芝,兰芝被遣回家,作为家长的刘母表现了极大的同情,而作为兄长的刘兄却逼迫有加,可见,男权才是至高无上的;从事件结果看,兰芝自杀,和焦仲卿出于男权心理的无理由嘲讽“贺卿得高迁”“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站在兰芝对面的不只是焦母,而且是一个强大的男权社会。《孔雀东南飞》的主旨可理解为:从女性的视角,叙述了刘兰芝人生的悲哀,也通过刘兰芝这个女性的悲剧把男权制的一切罪恶纤毫毕现地揭示出来。或许这样的剖析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由荣格创始,而为弗莱等人发展完善的原型理论对于诗词意象分析也很有帮助。弗莱说,“原型”是“那种在文学中反复使用,并因此而具有了约定性的意象”③。古诗词中确实有不少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笔下反复出现,其原始涵义在传承中获得了稳定性的原型意象,比如杨柳、夕阳、梧桐、红豆、杜鹃等。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王维的《山居秋暝》,就不是“诗中有画”所能概括的。“明月”,永恒之象征:石,隐逸精神之比喻;松、竹、莲,崇高人格之暗示,“渔”“樵”,隐士之主要生活方式。综合起来看,诗歌表现了高洁的“我”,在美好的自然面前,不求飞黄腾达,却想归隐山林的愿望。用原型意象理论观照古诗词,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国首位课程论博士王荣生在《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一文中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这句话如果延伸到古诗词教学上,就是指我们要高度重视古诗词教学内容。只有注意到传承内容的鲜活性,才能拉近今人与古人的距离,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代诗人丰富的情感、高尚的精神。当然,在寻求教学内容鲜活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以现代人意识审视古诗词,绝不是迎合现代的学生,而必须坚持从文本出发;用现代文艺学观照古诗词,也不是向学生讲授高深的文艺理论,而是教师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对作品作出更有新意的探讨。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古诗词的熏陶。
①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第102页。
②张丛林:《<诗经·氓>的叙事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名作欣赏》,2005.4
③转引自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第38页。
江苏南通中学 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