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谈玛蒂尔德·路瓦栽的“十年”
作者:孙 彧
笔者认为这十年对玛蒂尔德确实意义非凡。首先,它摧毁了玛蒂尔德的青春和美貌,同时更断绝了她想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奢望。比较而言,其他与之同阶层的妇女未必会像她这样一心向往着过上层社会的生活;而玛蒂尔德对寒酸的生活现状不断痛苦、伤心的根本原因,就是她具备了当时法国上流社会所认为的如下条件:“在妇女,美丽、风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这就是说,她具备了在当时世态下女人过上高雅奢华生活的可能性,然而缺少机遇。但是.十年的艰辛“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她的外貌变成了一个“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出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的“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也就是说,她自身从根本上已经不具备那样的条件了,这使她断绝了向往着过上上层社会奢华生活的念头。当一个人的内心不再躁动不安的时候,她或许就能坦然安然地面对生活了。
其次,为了一根与她的生活境遇完全不相匹配的项链,她遭受了巨大的磨难;但换一个角度看,这十年的艰辛对玛蒂尔德的人生而言可能是最好的结果。每当笔者读到小说的这一部分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涌上心头:这十年与其说是对玛蒂尔德的惩罚,还不如说是上帝对她的怜悯和拯救。幸福是一种自我对生活的感觉,它来自于现有生活的充实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之中。而先前的玛蒂尔德,生活既空虚又痛苦:她既没有自己的工作又不必为家务杂事而操劳;她对现状很不满.对生活充满了“梦想”,但这些梦想是奢望,因为在她的境遇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成天陷于不断地“伤心、悔恨、失望、困苦”中的生活是质量很低的生活,它完全可以毁掉一个人。所以,这“十年”在玛蒂尔德的人生中。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作家写道:“她懂得了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每天早晨,她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再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走上一层楼,就站住喘气。”“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这样的生活对像玛蒂尔德这样阶层的“平民”来说,是“正常”“真实”的生活,只有直面自己的命运并自觉、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才能成为一个真实的自我。从那以后,她可以比以前更加快乐更加轻松的生活,因为她丢掉了背负多年的包袱和那些不属于她的东西。笔者由衷感叹:一个人需要花多少时间、走过多少路才能真正明白生活到底是怎么回事?!连作者也不禁写道:“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深有意味,从表面上看,丢项链以及由此引出的十年还债败坏了玛蒂尔德,使她“显得老了”,变得“粗壮”了,失去了所谓的妇女的“出身”和“唯一的资格了”;但是,从深层看,这件事成全了她,浴火重生了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十年艰辛已经从内心世界改变了她这个人。细读之下,笔者觉得玛蒂尔德意外地在公园里看见佛来思节夫人时的那段心理描写至关重要。
路瓦栽夫人无限感慨。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
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她为什么一定得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其二,“现在她把债都还清了,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该怎么理解?细细地梳理下面一大段两人间的对话,可以找到玛蒂尔德深层的心理世界。“你好,珍妮。”她毫无卑微感地以一种完全平等的语气与眼前这位贵族妇女打招呼。在打完招呼,认出对方之后,玛蒂尔德直截了当地告诉女友“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在十年前,她之所以看望这位有钱女友回来后就感到十分痛苦,是因为自己与女友贫富悬殊的生活境况。现在,她比十年前境况更困苦了,但是她并没有自惭形秽,反而主动地告诉女友自己这些年的境况。更可贵的是,她主动告诉对方自己的境况,目的绝不是博得对方的同情、安慰,更不是换取补偿。她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对方:
“……你瞧,我们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价。你知道,对于我们这样什么也没有的人,这可不是容易的啊!……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
她为什么一定得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由此就有了答案:她是想满怀着骄傲自豪去宣布一件令她非常有成就感、觉得很了不起的事。她和丈夫靠着自己的劳动付清了巨债,这件事最合适、最容易引起感叹、赞叹的述说对象无疑就是将项链借给她的佛来思节夫人了。由此,第二个问题也可以理解了,因为她已经把债都还清了,并且是在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磨难中靠自己还清的,所以现在她可以完全告诉佛来思节夫人了。这是一个多么有自尊,同时又是多么希望博得别人赞美的女子啊!
会有读者认为,十年前,她凭着自己的美貌一心想得到人们的赞美、羡慕和妒忌是虚荣心的表现;那么十年后,她凭着诚实的劳动,勇敢地承担起自己苦涩的命运,这一经历想同样得到别人的赞美、惊叹、佩服,算不算是虚荣心的表现呢?
也许,这也算是虚荣吧,但谁能说自己完全没有虚荣心呢?更何况是女人!不要苛责这个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小女子。要注意在理解这篇小说时千万不要被“虚荣”这两个字迷惑了双眼,否则又要陷入阶级出身决定论的泥潭里去了。虚荣或不虚荣并不重要。作为一个平民妇女,她勇敢地扛着自己的尊严和命运,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构成了十年后她最亮眼的性格特征;她也懂得了其实最值得人羡慕的是美德而绝非美貌。正是基于这点,笔者认为十年艰辛已经改变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
此外,这“十年”的经历同样可以让人认识到什么是人生中真正的珍宝。在序幕中作者写道:“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随着人生剧情的展开,给她带来坎坷命运的恰恰是她原先只喜爱的“珠宝”——项链,这难道不令人警醒吗?而竭尽全力地为她四处举债并竭尽全力地帮她还债(“她丈夫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誊写账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毫无怨言的,是她那原先不能讨得她的欢心、令她“悔恨、失望”的丈夫。这难道不令人感动吗!路瓦载先生对他妻子的爱简直无可比拟!丈夫对玛蒂尔德来说,才是真正的钻石项链、人生中无价的珍宝。这样的情况在女性身上时常发生,女人们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如何如何时,往往容易忽略了就在身边的幸福!
尽管在这部数十节篇幅的小说中,作者只花了八节来写十年艰辛的还债生活,并且与其他情节比起来只是简洁地叙述,白描式地描写,段落间的跳跃性也比较大;但是,我认为理解这十年的经历及其意义,对理解主人公性格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至关重要,带给读者的人生体验和人性的思考也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不得不仔细品味。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