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高山流水觅知音,远古旷代寻友朋

作者:李平凡




  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便开始了自己政治生命的厄运。他被贬永州,和昔日志同道合的朋友惨然分离,只能与山水为伍,与历史对话,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从历史中找寻知音。“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愚溪诗序》便是一篇深得骚人之旨的抒怀之作。作者以愚自喻,以愚自嘲,以长歌当哭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而其中或隐或现的三处类比,更是在一味责己之愚的表面文字下含蓄地表达了深切的怨愤和孤寂。
  第一处类比就是以愚溪比愚者。柳子在《愚溪诗序》中称自己为“愚者”,“不合于俗”,“寂寥而莫我知也”。然而在这样的孤寂之中,作者于永州山水之中觅得一风景“尤绝”之地安家栖身并慰藉心灵,这就是“愚溪”。文章通篇以愚溪类比。愚溪是山水奇绝之地,自己是才华卓异之人;愚溪“无以利世”,自己不为世用;愚溪“虽莫利于世”而自具美质,“善鉴万类”,自己“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正如《古文观止》所评:“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然。”愚溪成了柳宗元身处蛮荒的知音,互相慰藉,互相欣赏:愚溪“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愚者“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不分的境界——“超鸿蒙,混希夷”,在愚溪的秀美风景中涤荡内心的痛苦。
  柳子觅到的第二位知音就是一千多年前家居“愚公谷”的老翁。课文注释对此语焉不详,课后练习倒是引出了这一典故的出处,不过这段话最末最重要的一段却被删除了,现引录如下: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作者在此把自己的遭遇与之委婉地进行了类比:愚公受屈,无处辩驳;自己蒙冤,无处申诉。愚公的邻居听闻此事,认为他愚笨;自己的遭遇,世人也不解,“寂寥而莫我知”。更耐人寻味的是,齐桓公系一代明君,竟也不辨是非,曰:“公诚愚矣!”那又何况自己呢?难免会被皇帝贬斥遐荒了!可是,愚公最终有贤相管仲为他伸冤,而现在谁会为我昭雪呢?想来作者作此类比时,心中大概包含了无限的委屈和些许期待吧?
  柳子还从先秦找了两位贤人引为知己,这就是宁武子和颜子。文中说“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表面上看来,作者是以宁武子和颜子的“智”反衬自己的“愚”,而事实上,作者正是以他二人的遭际来与自己相类比。同一个宁武子,时而为智,时而为愚,只有孔子能辨其愚为佯愚,称“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同一个颜回,初谓为愚,后谓为智,倒是连孔子都差点错认了他!可见,辨别智和愚本来就非易事,圣人尚且难辨,更何况凡人俗人呢?凡人俗人认为是愚笨的人倒可能是真正的智者。而今自己以愚自居,又岂不正是昭示了自己的大智慧?这样的一位愚者,一心为国,拙于谋身,摒弃世俗的所谓智巧,又岂不正是对自己更深刻的肯定?自己处无道之世也力求有为,遭贬斥之际又“不违”而称愚,岂不是更忠诚的宁武子和更仁厚的颜子?
  一篇《愚溪诗序》托物兴辞,寓意深远;引经据典,含而不露。三处类比,含蓄而又深沉地表达出自己对黑暗社会的愤慨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让人不由得对这位长期遭受打击的正直文人扼腕叹息!
  
  湖南岳阳市第八中学 4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