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综合单元设计案例

作者:夏小萍

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怎么了,你?”
  (这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嗯”
  (这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勤劳淳朴、挚爱丈夫、爱家庭更爱家乡、深明大义、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阅读“探夫遇敌”一节人物对话,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出哪些不同的个性特点?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智伶俐)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爽朗直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稳重谨慎)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性急冒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忸怩含蓄)
  从全篇表达角度看,这段对话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写作指导:对话描写也称语言描写,它指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语的独白;一个、几个或一群人的讲话:人物间的谈话、询问、争论等。形象而又颇具个性特征的对话。既能鲜明突出地显示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能间接地描写其他人物、事件或景物。
  写作训练:语言运用训练,根据语境补写对话句子,要求符合人物身份、年龄特点。
  第五讲 动作描写:《装在套子里的人》(1课时)
  课文切入点:在找出别里科夫生活中和思想中的套子之后抓住人物特有的行动、习惯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1、别里科夫生活上和思想上有哪些套子?从中可看出别里科夫有哪些性格特点?(举例分析略)
  2、别里科夫在恋爱中有哪些典型的动作、神态?
  别里科夫在收到有关他和华连卡的漫画后,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气得连说话时嘴唇都发抖了:当他看见华连卡姐弟俩骑自行车时,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而且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生病了;傍晚,别里科夫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去劝说柯瓦连科,遭拒绝后,他脸色苍白,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上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出门;他被柯瓦连科一推,就乒乒乓乓地滚下了楼,恰巧被华连卡看见,从此再也没起来,他死了。可见,别里科夫受统治者专制制度毒害较深,思想僵化,是个受害者,是个不堪一击的可怜虫;同时,他又成了专制制度的凶恶可怕的卫道士,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鹰犬,是个既可怜又可恨可怕的人。
  3、别里科夫这个人物有何典型意义?“套子”又有何典型意义?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然而又有许多地方有他的影子。结合不同时代背景,这个人物和“套子”都有不同意义,这也是作品成功之处。(具体分析略)
  写作指导:人物的行动是受思想、情绪支配的。是其个性的表现。恩格斯说:“人物性格不仅表现在他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思想性格的人,其行动就不一样。
  写作训练:描写一场球赛或记一次劳动,要求有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第六讲环境描写:侧面烘托(1—2课时)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又叫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祝福》
  
  思考小说的环境描写对表达主题和刻画人物起什么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指社会环境。冷漠的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有着直接关系,而作品的批判锋芒也蕴藏在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之中。同时,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也随着她和社会的矛盾、冲突丰满起来。作者关于新年气氛的渲染。热闹的祝福的场景描写,则反衬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那么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边城》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内容,并思考: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1、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翠翠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教师点拨学生品味第二段文字,调动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这段文字写翠翠忽然哭起来了,从环境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翠翠内心情绪怎样的波动呢?)
  3、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第三段文字从写“草虫”叫,再写翠翠吹曲子,然后才写爷爷吹曲子,从中我们体会到翠翠怎样的心理变化?)
  小结:沈从文先生语言的妙处在于他用这种文言与方言夹杂的长句子一方面为我们描绘出如梦般美丽神秘、带点忧郁情调的湘西山川风景,一方面又在这种描写中展示出湘西淳朴的风俗人情。他写景中夹杂着抒情,将人物的生命律动、内心情感与大自然幽雅秀静的声光色气融为一体。令人读来领会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种抒情诗所特有的含蓄与优美的笔调,令人回味无穷。
  
  《荷花淀》
  
  1、文章开头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认真阅读探夫遇敌中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小船活像……梭鱼。她们从小……一般快。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荷叶像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3、作者把环境描写得这么美有何作用?
  首先,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其次,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再次,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小结: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课外阅读综合训练(1—2课时):选择几篇优秀小说让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的细节分析人物、主题。
  作文综合训练(1课时):写一篇题为“一个——的人”的作文,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描写人物的手法,写出人物的个性。改后讲评。课外作文,课内讲评。[主持人插话:最好改为课内作文,应尽力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