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高效:语文复习课的生命

作者:林少玲




  复习,是对所学的知识的盘点与回顾,它包罗万象,千头万绪。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复习任务呢?我觉得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一、俯视考点
  
  “凌空张慧眼,局外识全棋”,上复习课,教师不能只是就题讲题,而应该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能力板块,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语文内容庞杂,因此复习时尤其要环环相扣,形成复习链。
  字义的理解是整个复习链的起点。复习“字”这部分知识时,不应只是局限于字的形、音、义的识记,而应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如字义与多音字的读音联系,字义与错别字的考查联系,字义与成语运用的联系,字义与古文解释的联系。
  句子的结构则是复习链中的关键点。句子主干的提取,句子各部分语法功能的把握,对病句修改、现代文阅读、古文实词虚词的理解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复习时,应该注意各部分的前后勾连,复习前面的知识时,及时进行必要的铺垫,为后面的复习埋下伏笔。而后面的复习,则要不断照应,反复深化,使复习的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探寻规律
  
  语文复习时,我们往往喜欢用“加法”,印发大量的材料和练习,强调学生的多记多练。而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考虑用“减法”,精简内容,合并同类,探寻规律,以求高效。如淮州中学方建明老师的“文言文虚词复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以往的文言文虚词的复习,往往强调要学生反复记忆。而方老师这堂课,引导学生探寻虚词的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其实,句子的语法功能是解读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文言虚词的词性可以通过它的搭配来推断。如果“以”字后面跟的是名词或代词,它的词性往往是介词;如果后面跟的是动词或形容词,它的词性往往是连词。而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同样可以运用句子的语法功能来完成。
  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三、了解学生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复习课要高效,关键的一点是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不少的复习课,老师在讲台上面滔滔不绝,但学生总觉得是隔靴搔痒。他们说:“老师们往往想当然,不知道我们真正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虽然这样的复习课讲得十分精彩,但对学生帮助不大。
  比如我们常见的试卷讲评课,要提高效率,准备工作必须做细,教师要对全卷情况、每道题的答对率、各层次学生差异性等了解清楚,然后抓住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评,这样的讲评才有针对性,才会使学生有收获。
  本组课例中的几位老师在这一方面均做得十分出色。例如,邓翅跃老师针对学生写作时游离中心的现象,提出“照应点破,克服游离”的方法;李哲峰老师,针对学生普遍的困惑点——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提出解答这类鉴赏技巧应明确“一个考点、两个结合、三个步骤、四个切入”。这些课,由于能了解学生的需要,切中学生的实际,而方法又简单易行,所以深受学生欢迎。
  
  四、激发潜能
  
  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但往往处于沉睡的状态。特别是到了高三,作业、考试不断增多,学习压力在增大,不少学生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后,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产生“学习无力感”。这时,他们特别需要精神的激励。所以,成功的复习课,应该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作文讲评如果注意体现激励性评价的原则,往往可以产生极好的效果。我们曾以学生的作文为例,从篇章到段落到句子,力求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因此设置了“佳作亮相”“片段回放”“精彩语录”等环节,把同学们的习作用电脑屏幕展示出来。“精彩语录”这一环节特别受欢迎,学生大多能从这些精彩语录后面找到自己的名字,那种自豪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为了下次有更优秀的习作,他们互相借鉴,不断努力着。在这种良性的激励机制下,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激发,佳作自会不断涌现。
  
  五、融会贯通
  
  复习课的最高境界是“通”。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到隐藏在纷繁复杂题目后面的规律。
  学生每复习一个考点,老师要引导他们,寻找出这一考点与其他考点的联系,使分散的考点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例如,句子的结构,与段内的层次,与篇中的段落,无不相通。又如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可以段为单位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找出每段的主干句与支撑句,理清段内的层次结构。段是微缩的篇,每段的意思弄清了,整篇文章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通过合并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会欣喜地发现:阅读的过程就是合并同类项的过程,而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合并的过程。
  可见,只要设法激活资源,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这样的复习课就一定会是高效的,并且充满着乐趣。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5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