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教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产生问题?(之一)
作者:佚名
“解决问题比发现问题重要”的观点在中国相当有市场,至少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是这样认为的。
有一次,我在武汉作报告。席间,有一位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说:创造需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换句话说,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别谈创造。其观点获得在场许多听众的赞同。
实际上,这是从另一个角度与“解决问题比发现问题重要”的观点遥相呼应。
如果“解决问题比发现问题重要”,那么,我想问:牛顿的“万有引力”的产生,是先发现问题还是先解决问题?瓦特发现蒸汽机,是先发现问题还是先解决问题?连“问题”都没发现,怎么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产生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颖的角度思考旧的问题,都要求创造性的想象力并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当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不有所“发现”,就无从“解决”;“发现问题”在先,“解决问题”在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问题”……如此不断循环。
我们也可以用why→how→why三者的关系来阐释这种相辅相成、不断循环的关系:发现问题,讲的是why——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讲的是how;发现解决问题的道理,讲的又是why。
有一年,我回国内讲学,睡觉起来发现落枕了。我倒不在意,但接待单位认为我歪着个脖子上台,有碍观瞻,有损形象。因为“脖子一歪”就容易给人一种“蛮不讲理”的印象。于是,他们带我去看中医。
老医生在我的手臂上扎了两个穴位,再在脖子上扎了一个“啊是穴”。
老医生告诉我:所谓“啊是穴”并不是真正的穴位,按到痛点,病人叫声“啊”,这个痛点就是穴位,所以叫“啊是穴”。
这三针扎下去,酸酸胀胀的,当场就基本可以转动脖子了。
我对这个教授级的老医生很佩服,我问他:“为什么脖子扭了,要扎手上的穴位?”
老中医看看我,高深莫测地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眯缝着眼睛(也没有正面看我的意思)说道:“中医有时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你看看,人耳朵的形状与肾脏的形状很相似,人的肾脏有毛病就在耳朵上反映出来。那你说耳朵与肾脏有什么关系?虽然解剖学没发现它们存在什么关系,但它们就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老中医的回答很玄妙,让人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你说他没有回答“为什么脖子扭了,要扎手上的穴位”的问题吧,他似乎又用“耳朵与肾脏既没有关系又有关系”来回答了手上的穴位与脖子的关系问题。你说他回答了问题吧,实际他又什么都没说。
传统中医的治疗方式,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文化历来只重视“解决问题”忽视“发现问题”的文化现象。作为一个医生,关键是掌握有效的医治落枕的方法:扎什么穴位(What)?怎么扎这些穴位(How)?只要有实际效果就行了,何必去纠缠:为什么(Why)要这样医治?
其实,这种只强调What和How,忽视Why的例子,在中国文化中比比皆是。例如,1965年,越王勾践剑在湖北荆州出土后,造成不小轰动:为什么这把剑埋在墓里2000多年,仍是一泓秋水,寒光闪闪,锐利异常?特别是剑柄上那十一个间隔只有两三根发丝的同心圆的铸造更让人百思难得其解。据说,两千年后,美国人于1950年才掌握这种工艺。我想,当年的越国工匠是根本无法摸透科学道理的“Why”的,而只关心工艺经验的“What”和“How”。
(老余摘自黄全愈著,《培养智慧的孩子》,湖南少儿出版社2006.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