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关于阅读课的教学模式

作者:余应源




  一堂阅读课怎么上,应取决于这堂课具体的目的任务,说抽象点儿即取决于教学思想。我在本专题开篇引言中所说的三种模式所反映的教学目的、教学思想是大不一样的。数千年来语文教育没有独立成科,没有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一直是习惯性地知道要识字、写字,但都内含或附属在书面文献(选文)的学习中。百年来语文课似乎独立了,知道要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了,但运用汉语文的能力是怎么回事、该怎样培养并没有弄清楚。只是时代变了,光读四书五经不行了,也知道现代语言与文言不全相同,这样儒家文章换成了现代选文,除了多少教点识字、写字外,母语的教育依然附属于一篇篇独立的高度综合的选文的学习。而现代学校老师总要教学生,这样慢慢形成了课堂上主要由语文老师教授选文的模式,由领读略加诠释,逐步发展到对选文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论,少量相关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少量课堂读写活动都附属于教师对范文(选文)的分析讲解活动,这便形成了第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语文课选文的内容形式一把抓,语文课自身的教学目的是模糊不清的,常受社会主流思潮的制约,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强调语文课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近年来又糊涂地强调人文、精神、文化教育功能,强调感悟选文的人文蕴涵,其实这是强调政治思想教育的延伸。而这次课改以来抨击、否定接受教育,宣扬学生自主建构,提倡什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平等参与,让学生一味去感悟选文的精神(选文内容),语文知识不讲了,系统的语文基本训练也被否定了,语文教学自身的教学任务更糊涂了!这便是第二种阅读课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
  但是即使在古代,除了要进行严格的写字训练外,一些先生也逐步意识到不但要进行属对、作文训练,还有必要进行一些阅读训练。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以周学敏、潘凤湘为代表的语文教学已开辟出一条新路:他们颠覆了选文与训练的关系,课堂以读写训练为主体,选文的学习服务于语文技能训练,逐步形成了以阅读技能训练为主体的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崭新模式。对此我已经作过介绍。
  应该说就一堂具体的语文课来说,这三种模式都是可选的,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全都有一定的语文能力养成功能。一堂阅读课怎么上取决于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的任务。让学生快速深入全面地理解一篇具体的选文,第一种模式是不错的选择,只要教师能正确地理解分析讲解选文的内容与形式,教师活动所依托的阅读的方式方法(技能)自然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不同悟性水平的学生会渐渐习得不同水平的阅读技能。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课外本如此,课内适当安排也应该;你就是教了学生某种阅读、感悟的方法技能,也只有让学生自己去用才能掌握。所以,第二、第三两种模式都各有各的用处。问题是,阅读课的主要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哪一种?哪一种方式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全面的语文能力?这一问题不可回避,必须深究,我们每个人必须真正认清它。
  阅读课的主要目的任务应是培养阅读能力,而且阅读能力是发展提高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是学习规范的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手段,这应该没有疑义。那么就该认定与确立培养阅读能力科学高效的途径了。我在过去的文章中反复讲过,语文能力是一种支配语文活动的心理因素,是个人头脑中内隐的,是无法直接教授的;但语文活动是外显的,与能力相对应的外显的是活动的方式方法与策略,它们的规范样式便是技能,而技能是可以传授、训练的。因此,阅读课的主体应是阅读技能训练课,我们语文教师就是应该学习与发展潘凤湘式的语文教学,这才是我国语文教学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