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一道有性格的好题
作者:周京昱
将高考作文试题人为地分成“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材料作文”,从写作的本质上说,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这几种所谓的命题类型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每种类型应该如何去应对?这些也不是当前高考作文面临的首要问题。作文命题,只有两类:好题和差题。好题,激发考生写作欲望,利于发挥其创造性,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差题,冷淡了考生的热望,压制其创造力,损害了选拔性考试的区分功能。
今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试题,是一道有性格的好题。以两句古诗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感悟,毕竟只有北京这一家。这是创造。其实这道题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表现在诸多方面:
1.开放性的回归,使考生尽情挥洒。
话题作文所开创的“三自”(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原则,为考场作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北京卷近年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了写作试题的限制因素,欲为考场抄袭、套写之作树立一道防火墙,是理性之举。自2003年(以“转折”为题)开始,标题自拟之门关闭;2005年(以“说‘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之门关闭;2006年(以“北京的符号”为题,以“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为黑体字限制语),标题自拟、立意自定之门关闭。而今年,“三自”原则回归,三扇大门完全敞开,为考生展现才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呼唤着那些具有较强发现力、观察力、感受力、认识力、表现力的优秀考生脱颖而出。
2.限制性的“潜伏”,对考生思维的合理性提出要求。
题目尽管出示了两句唐诗,但这又绝非一道诗歌鉴赏试题。理由有三:①在高考试卷中,对古诗鉴赏的考查另有专项试题来承担,作文试题以考查“写”为主要目的;②命题者只是“摘句”,并未给出全诗,也未提及作者、背景等信息,故不要求考生探究其底细,揣摩其原味;③诗后的五个“有人说”,并非都符合原诗本意,命题者也不要求考生辨析这五个“有人说”的是非真伪,写作贵在表达“我”的感受,表现考生本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认为这道题是将鉴赏和作文结合起来对考生加以考查的观点,是不符合考情实际、评阅实际的。
但是,不考鉴赏并不等于不需要阅读。因此,优秀的作文,要求考生的思维与这两句诗密切相关,结论可以不同,但联想的自然与合理是优秀文章的必备品质。
3.提示语的设定,推动了多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表达。
命题者给出的材料,不仅是两句诗,还有导语——五个“有人说”和包容力极强的省略号。这些提示性信息,为考生表达己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甚至鼓励考生写下属于自己的心灵文字。
综上所述,诗在限制,导语在引领,“三自”原则在鼓励——由此看来,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召唤着考生能写下以合理性为前提,以创造性(包括新颖性、深刻性)为方向,内容与形式俱佳的考场佳作。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