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作者:胡仁真
我一直在思考并贯彻这样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科学管理的过程,让科学管理、有计划实施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教学进程中,教师与学习者在共同的目标之下,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在网络式的学习群体中,进行语文学习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合作功能。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师的角色,既是一个满腔激情的语文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更是整个过程的训练有素的监控者,充满人性的严谨科学的管理者。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把握意象、理解诗歌内涵的言语技能。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对大自然的赞颂为内容构成了一个诗歌学习系列,编者在文后有一则《怎样读诗》的知识介绍,我们认为应该将之作为学习知识与能力训练的线索。这篇知识短文明确了诗歌欣赏的基本思路:从诗的意象创造的具体氛围中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从虚写中找出深层的意蕴;注意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学习诗歌语言的精粹。我先讲授了这个知识点,“授之以渔”,再通过有序的科学高效而规范化的言语活动技能训练,落实捕“鱼”的工具与方法,并将之贯穿到整个单元,使诗歌单元教学成为逐步递升的诗歌鉴赏系列。
下面是《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吟诵“明月几时有”,我们“最喜小儿无赖”,我们也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歌,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修养必需的元素。热爱诗歌,使得我们丰富了感情,开阔了视野,深刻了思想,也让我们的表达变得生动形象。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学过的两句诗歌:忽如一夜春风来……
众生: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啊,春天到了,在春风的吹拂之下,梨花开了,多么洁白无瑕而又芬芳可爱的梨花啊!
生1:不对,是雪花飞扬!
师:那为什么不直说北风吹,雪花飞?这不是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吗?
生1:老师您错了。春风、梨花,谁不喜爱?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美丽的梨花,雪花洁白如梨花,清香也如梨花。雪花飘了一夜,诗人睡了一觉,早晨醒来,千万棵树上都是雪花,诗人觉得用玉树琼枝来形容都还不够,所以充分发挥想象,说千树万树的梨花在一刹那间都开了,连本来无味的雪花都充溢着香味,真香啊!(生做深呼吸状)喜欢得不得了呢!(全班同学轻轻笑起来,热烈鼓掌)
师:啊,你真厉害,听你一说,我仿佛就站在辽阔的北国,欢喜地欣赏着美丽的雪景,大诗人岑参一定要引你为知己了。(同学们笑)同学们,只羡慕别人成为诗人的知己是不行的,孟浩然说过“端居耻圣明”,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找到自己理解诗歌的方向和角度,就像航行得有小舟和船桨,才能渡过文字的海洋,理解诗歌,欣赏诗歌,成为诗人的知音。
生2:要抓住诗人描绘的景色,春风啊,梨花呀。
生3:要充分发挥想象。
生4:要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比喻。
师:一定是比喻吗?
生:应该说修辞手法。(同学们都急着补充)
生:还要知人论世。
师:对呀,要知人论世,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读诗原则。(面带微笑)而刚才更多的同学提出了新的看法,要抓住诗人描绘的景色,要充分发挥想象,要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等。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新的读诗原则,那就是抓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领略诗歌的意境之美。这是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投影显示本课重点:抓住丰富意象,理解诗人情感,领略诗歌意境)
师:为了把握今天的学习重点,我们先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首先我们分配学习任务,然后请大家跟着朗读带轻声吟诵一遍,再分头完成任务。
屏幕上显示:
学习任务:
1.字词过关;2.知人论世;3.把握意象;4.理解情感;5.领略意境;6.有疑而问。
全班52人,13个学习小组(4人一组),组成6个任务组。两个小组一个任务,“把握意象”由3个小组负责。任务采取抽签和抽签后经老师同意调换的方式分配到各个小组。
教师播放朗读带。教师巡视并且有意识地指导任务3组和任务6组。
5-10分钟后各小组陆续完成任务并开始展示学习成果。
任务1组投影显示:拼音练习,字词解释练习。其他同学在读读写写中完成练习。
任务1组:我们发现容易把“一代天骄”的“骄”写错成“江山如此多娇”的“娇”,“原驰蜡象”的“驰”写成“松弛”的“弛”。
任务6组:我们认为用“文句理解法”有助于纠正第一个错误,“天之骄子”有值得老天骄傲的意思,而江山多娇指的是江山的秀丽娇美。理解“形声特点”有助于纠正第二个错误,“驰”和“弛”都是左形右声,高原如同奔驰的白象,有马才能奔,而“弓”若松开就必然无力,所以就是“松弛”。
任务2组投影显示关于词的文学常识练习,红军长征的背景练习,毛泽东的个人生平练习等。要求其他同学完成这些练习。
任务6组:刚才在背景介绍中提到,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我们有个问题: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了这首词送给柳亚子先生?
任务2组: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写这首词是在日寇入侵、内战不宁的艰难情形之下,面对苍茫大地,毛泽东胸中豪情激荡,乐观自信,颇有伟人风采;而抗战的胜利就是这种乐观豪迈的最好的印证,能恰到好处地表明他对革命的预见性和自信心,所以当然选择这首词。过后这首词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就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师:问题和回答都很精彩,知人论世,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而从词的意象去挖掘这种自信乐观和豪情,才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任务3组:我们反复揣摩,以下意象引起我们的重视,上阕的“千里冰”“万里雪”“长城”“大河”“山”“原”“天公”,下阕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下面请其他组同学补充。
任务3组补充:上阕的“千里冰”“万里雪”,视野非常开阔,“长城”“大河”本身就有一种雄伟的气概,而“山”“原”都是高大巍峨、气势壮观的景象,老师您不是说过在高大巍峨的景象中往往蕴含了崇高壮阔之美吗?大雪纷纷扬扬,撒落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一派壮丽的北方雪景,这些意象很典型,都是我们祖国的组成部分,我们很自然地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热情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骄傲之情。
任务4组补充:我们赞同他们的观点,包括对“天公”的选择也能说明这一点,“天公”实际上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人们认为它具有控制宇宙的力量,作者却敢于提出比试,很有勇气也很自信,其实就是在表达作者的自信、乐观!
任务5组补充:我们觉得正是由于这些气势非凡的意象,才构成了一幅绚丽壮观的图画,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构成了壮美的意境。
我请我们组的同学给大家诵读上阕,请大家感受这些意象的宏大气魄和我们祖国壮丽的江山!(同学诵读,掌声热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