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妙用知识 四两千斤

作者:刘 华




  王君老师的这一教学片段展示了一个重点句子的学习过程。现在由于淡化了语法知识的教学,教师上课的一般过程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句子、段落、篇章,将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在脑海中转换成相应的形象;然后通过教师点拨让他们来谈自己对此内容的感受。因为没有让学生从语言分析入手去探索,缺少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过程,其理解滞留在表象,以致没有真正达成语言的品味,实现语言理解,难以有效培养阅读能力。这种脱离语言揣摩,大搞整体感悟式的教学,虽然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但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有序有效的提高。
  王老师的这个案例从理解句子的深层意义出发,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她让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完全依据文本,立足于文本。她利用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如剥笋般地一层一层地获取文句的信息,直至走进作者所创设的境界中。
  课例中精彩之处迭出。例如,老师对句子成分的分析,使学生把握住了句子的主要意思;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副词“稍稍”的意味;通过对比词语,学生明白了人物处境的艰难、心态的矛盾;句式的稍微变化,让学生领悟到句子表达效果的差异……在课堂中教师将语法知识渗透在朗读中、比较中、情境体验中,引导学生对一句话加以细读品评,从而带领学生摸索语言规律,使学生获得言语智慧,在互动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虽然学生之前没有学过相关的语法知识,但这堂课下来,学生肯定尝到了仔细分析文本的甜头。因为这样不仅让他们“知其然”,更让其“知其所以然”。如果辅以必要的语法知识教学,相信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王老师的案例带给我们很多思考。我们的教学实在不应淡化知识教学,不能只重人文思想传授,而轻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恰当地运用语法知识,确实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够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难题。至于怎样传授语言知识,则需要理论界和一线教师共同下一番苦功,这里,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板。
  浙江宁波市第十九中学 3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