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作者:姜夕吉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插曲,也是香菱一生遭际中的一个小插曲。读《香菱学诗》,须将香菱一生的遭际以及它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联系起来,才可以体味出这个颇具匠心的小插曲的悲剧意蕴。
  香菱原名英莲,是姑苏乡宦甄士隐的女儿,是《红楼梦》开卷的第一个女子,其名甄应莲谐音“真应怜”,是曹雪芹将同情之泪洒向红楼女儿的第一人。作者在第五回中写给她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向我们暗示了香菱的秉性和命运。
  《红楼梦》中香草与美人往往相互攀附托生,如芙蓉与黛玉,牡丹与宝钗,我们可以意骇神夺于那些明艳瞩目的牡丹芙蓉,但同样不可忽略百花园中那些并不十分显耀抢眼的花朵,而香菱就是曹雪芹看似不经意地栽植的一朵水菱花,尽管它只是群芳谱里一枚小小的音符。正如香菱自己所说:“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是令人心神爽快的。”(第八十回){1}实际上曹雪芹是借香菱之口解释了她性格上的特点:一股清香,须得在静日静夜,清早半夜,细细领略。因为作者赋予了她特殊气韵的笼罩,整个《红楼梦》自始至终都摇曳着一个极温柔极轻巧的影子,并游移一股极清的暗香。而这样一株不起眼的小小菱花在众芳芜秽的时候也最终没有逃脱“莲枯藕败”般的命运。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薛蟠要香菱伺候,她难得空闲,怎样才能给她一个和大观园里其他女子在一起的机会呢?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迎春、探春),容貌不让凤秦(王熙凤、秦可卿),端雅不让纨钗(李纨、薛宝钗),风流不让湘黛(史湘云、林黛玉),贤惠不让袭平(袭人、平儿),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2}这段评价非常之高,像香菱这样一个身上综合了多人的优点的女子如果没有机会表现其文才那是多么的可惜啊!于是作者便安排薛蟠遭打外出,宝钗就把她带进了大观园。进入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出来:要学写诗。——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插曲。
  有意思的是,香菱学诗的老师不是宝钗,而是黛玉。为什么呢?这看似反常,其实却是合乎小说的情理。宝钗虽然博学,也擅长写诗,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而是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再加上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却有光风霁月般的襟怀,她指导香菱可谓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香菱是黛玉的隐喻者。香菱的容貌酷似秦可卿,而秦可卿兼具宝钗、黛玉之美;香菱本名“英莲”,黛玉的花身是芙蓉(莲花),芙蓉是莲(荷)的别名;《红楼梦》中癞头和尚欲超度两个女子,一是黛玉,另一个便是香菱。另外在经历、性格和命运上,二人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黛玉之父与香菱之父都曾在贾雨村落魄之际予以相助,此后两个孤女同样都是过早失去父母疼爱,又远离故乡,心气虽高却又不得不寄人篱下,二人最后的结局也都是身死异乡,魂归故里。香菱要写诗,黛玉给出的题目是“咏月”,再联系七十六回中秋咏月中的“寒塘”“冷月”,可见曹雪芹借月所寓的深意。作者写香菱其实也是在写黛玉,黛玉何尝不是一株远离水土的荷花?也只有黛玉才能够理解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苍凉。
  香菱学诗的过程,印证了后来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先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涵泳王维诗;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做诗;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在对香菱学诗经历的“悬想—苦索—顿悟”这样三个递进阶段的描绘中,曹雪芹借具有独特身份和处境的香菱之口,把自己论诗、写诗的体会故事化了,不仅描写出了初学写诗者在不同阶段中的写作真貌,而且流露了作者对香菱的满腔同情。我们来看香菱的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首联“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意思是说月亮的光辉想掩盖也掩盖不了,它的外貌是那样娟秀,背面却是那样凄清。这是在咏月,但又不仅仅是咏月,而是暗示了香菱的气质优雅和身世凄凉。颔联和颈联化用了“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周邦彦《蝶恋花》)、“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闻笛》)、“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范仲淹《苏幕遮》)等诗词典故,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尾联借嫦娥因月有盈亏这种现象而发问,她希望夜夜都是满月,也表明了她跟父母团聚的希望。——这样的愿望对于香菱来说,是永远难以实现的。
  一般所见的孤女,往往不是孤高冷僻,就是世故持重,曹雪芹在塑造香菱时,则多少是带着钟爱与怜惜的心情刻画这个无论外界加诸自己的磨难如何险恶,终能恒守其纯洁的性情可爱的人物。也许香菱性格里那一点“痴”与“憨”,正可以使她置身于不甚快乐的氛围却依然展露盈盈笑意吧!
  然而,香菱的克星——夏金桂来了!“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在夏金桂未到薛家前,香菱对于薛蟠还是付出了自己珍贵痴心的情感,事实上,薛蟠的那点呆气还是大致可以与香菱的痴憨相匹配的,只是在程度与意境上有所差异而已;但是等薛蟠带回了夏金桂,香菱的“魂返故乡”的日子也就到了。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如果没有“香菱学诗”,我们还难以进一步发现香菱的美,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彰显她的身价,增加她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郑红枫、郑庆山辑校《红楼梦脂评辑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山东济南第十一中学 2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