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灵动的语文课堂

作者:周 颖




  真实而有效的语文学习,必须建立在充满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的课堂教学之上。因此,我们推崇并积极尝试语文生成性教学,即教师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所展现出的体验偏差和矛盾,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生成新的知识,有新的收获,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展示课上,我借班上课,执教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一课。这是一篇可以咀嚼的文章,我运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了一次真实而有收获的语文学习。
  
  1.倾听甄别,把握生成
  上课一开始,我请学生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一口气提了七八个问题。有学生问,为什么说声音是“甜滋滋”的,它不是用来描写味觉的吗?还有学生问,为什么说“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
  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但它们未必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一个涉及到“通感”的修辞方法;一个涉及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所写海上之旅不是发生在现实中,而是发生在想象中。另外几个问题也很有意思,课文为什么不叫做蔚蓝的海洋?文章中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恰恰是理解课文的关键,蔚蓝的海洋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充满光明幸福的王国,也是作者心中的天堂,这两个问题成为了生成性教学的出发点。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的一些“惊人之语”,有的可能是旁逸斜出的回答和漫无边际的发挥,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很多的奇思妙想,有的甚至是关于课文的提纲挈领的思考。教师要善于倾听,巧妙甄别,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放大它,让这些思想火花成为生成的起点。
  
  2.问题转换,引导生成
  当那个学生问天堂是什么地方时,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有学生说人死以后要去的地方是天堂,也有学生说天堂是美丽的地方,有学生联想到了《天上的街市》……大家七嘴八舌,兴奋不已,一时间课堂有失控之虞。
  这个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涉及到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我没有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而是很快把这个问题作了转换,撇开天堂的本义,追问学生,在文章中“天堂”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纷纷停止说笑,细读起课文来。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应在有所思考后加以鉴别和取舍,在此基础上运用教学智慧对其加以转换和提升,从而实现理想中的生成性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模糊的、片面的、动态变化的,教师应该抓住其中的合理内核,及时捕捉蕴含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适时地进行引导与调控。
  
  3.纠错正缪,有效生成
  对任何一篇文章的读解,都离不开两个基本问题,即写什么和怎样写。对于《蔚蓝的王国》,许多学生都认为文章描写了美丽的大海,表现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对自由、快乐、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次校内校外的听课,都能听到学生这样的叙说,而有些教师对这样的读解不置可否。
  同样的问题也在这堂课中出现。我明确指出学生理解的错误,纠正他们的错误生成。文章标题叫做蔚蓝的王国,表现的是屠格涅夫想象中理想的世界,作者内心所向往的快乐、幸福、自由、美丽的王国。这可以从文章的首尾两段中强调的“在梦中”得到印证,也可以从作者描绘的童话般神奇美丽的海上仙岛得出结论,作者笔下的大海和海上之旅都是想象之中的。
  教师不能为执行教案置学生的错误于不顾,必须对学生这些认知错误作出判断,并决定如何进行纠错正缪,从而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在追求生成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领、调控,更应增强引领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的发展。
  
  4.披文入情,促进生成
  有学生问文章的第一句为什么用感叹号,这一提问我始料未及。如何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在备课时我只是设想通过朗读来完成。学生的提问,给了我灵感和另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我随即要求学生先找出文中所有带感叹号的语句,根据上下文分析每个感叹句所包含情感的异同,然后通过课文朗读领悟作者的情感。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憧憬、喜悦、兴奋,但感受不到作者流露出的一丝惆怅。于是,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我看见过你……在梦中”,在读中学生逐渐感受到作者现实生活的一丝不快。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特质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属性。因此,披文入情,引领学生体验语言的魅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蔚蓝的王国》一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教师应引领学生读出华丽文字背后隐藏的作者情感,天空、太阳、大海、仙岛、飞鸟、鲜花,无不是作者心中对光明幸福追求的表征。只有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后,才会有对文本的正确理解。
  
  5.旁征博引,完善生成
  任何一种阅读生成都应该出自于文本,但作品产生的背景(包括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作家生平等)应该是阅读的关注点。我通过课前布置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借助多种途径,了解屠格涅夫的生平和作品。师生了解到几个重要的信息:作品写于作者的晚年;此时作者旅居国外、病魔缠身、生活黯淡;作者晚年的许多作品依然以真挚的情感赞美大自然、讴歌祖国和人民。我还补充了相关材料:这位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的伟大作家,却一生反对农奴制,讴歌俄罗斯普通民众,内心一直充满了对生活的爱。
  教师再适当介绍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课文中的大海不是自然界中的大海,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大海,所以就能理解,为什么一同出航的伙伴,“像我一样年轻、快乐、幸福”,会“发出爽朗、愉快的笑声”,“会有人吟诵精美绝伦、感人肺腑的诗句”,我们会见到“晶莹明澈的仙岛”和“五彩缤纷的长翼的鸟儿”……
  所以蔚蓝的王国,就是作者对光明、青春、自由、幸福的渴求。
  
  6.不避焦点,多元生成
  这篇课文有一个讲解的难点,许多教师要么巧妙绕过,要么就是含糊其词,那就是文中“女人的声音”怎样理解,文中的“她”又指的是谁?
  当学生朗读课文至“其中仿佛有女人的声音”和“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时,教室里发出嗤嗤的笑声。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更不能回避它。
  有学生说,女人就是自由女神,爱情就是对自由的想往和追求,这是从主题出发对文章的解读;有学生说,女人就是自己的母亲,母爱就是天堂,理解虽然有点牵强,但天真孩子的读解符合他的认知水平;有学生说,女人就是他的爱人,永不衰败的天堂就是爱情的天堂,更多的学生哄笑起来。
  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对爱情已不再陌生,大众传媒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爱情,我决定向他们讲述屠格涅夫真实而伤感的爱情:他用一生守护着法国歌唱家波林娜,而伟大的女歌唱家已有丈夫,屠格涅夫终身未娶,终身相随留下了爱着她的文字。
  我告诉学生把女人理解为爱人也是有据可依的,屠格涅夫的心中自始至终怀有一段美好的感情,这也可以是蔚蓝王国的组成部分。
  教师的生成不能替代学生的生成,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阅读生成。
  动态生成的课堂肯定不同于传统的课堂,会有点散,有点乱,但却是形散而神不散,乱中有序的。因为不管是生成在老师的预料中,还是在预料之外,都不应该脱离文本,都应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并不是所有的生成性资源都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一定,我们应该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师若想让学生跟文本对话,自己就必须深钻进去,然后换位思考,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以免教学偏离轨道,步入低效的状态。
  江苏苏州振华双语实验学校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