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高考语文试题应有更明确的规范

作者:王大绩




  2007年是恢复高考30年的纪念年,高考语文试题也越来越好;但总觉得有些地方美中不足。先请看今年天津试卷的一道题:
  [2007天津卷·18]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美丽/纤弱,稚嫩/顽强,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点评]阅读文本标题是“雪野里的精灵”,集中表现小花特点的是第八段文字。我们用下划线对题目做了标注,并对这段文字包含的内容进行比较、筛选、梳理,圈定重点信息。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敲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于是,可得出以下参考答案:
  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如下特点——
  纤弱稚嫩(纤细、孱弱、微小);不屈不挠(坚韧、刚强、博大);光彩美丽(璀璨、妩媚、明丽);充满活力(搏击寒流);充满热情(敲破冰窖)。
  两相对照,“参考答案”在准确、完备和表述等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
  类似的例子,并不在少数。高考语文试题之所以不时有类似的美中不足,我认为,是缺少明确的规范和规范意识所致。近日,笔者对全国和各省市近几年的42份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千多道题目作了逐题分析,发现了许多类似的“规范意识”问题。择举几例。
  [例一·2003北京卷·21]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
  参考答案:人在与自然对峙中,若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松快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时,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
  [点评]题目只问“哪两种美”,那么只要答出“松快愉悦的美”和“悲剧美”即可;可是参考答案却包含着情景界定和假设条件。
  [例二·2004全国甲卷·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⑴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⑵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点评]题目要求概括“主旨”,又要求“联系全文”。“主旨”本来就包含在“全文”之中,这“联系全文”的说法不是很多余且不伦不类吗?而参考答案的很多要点,只是文本的概述,并不是“主旨”。
  [例三·2004年北京卷·21]简答。
  普希金“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是怎样的状态?(不超过10个字)
  参考答案:涌动着强烈的诗情画欲
  [点评]题目出在文本第四段,我们为相关文句做了下划线。“这”代指的内容是上面一句,我们作了圈定。
  绘画是普希金的一种表达方式。他大量的画是绘在他诗作的手稿上。每当他诗情洋溢时,形象便在脑海里缤纷涌现。这是他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所以普希金的画大多画得很快,是他瞬间形象想象的灵性记录。他最爱画人物——各种面孔和各种表情。
  题目所问是“绘画状态”,据相关内容,“诗情”是条件,“画欲”是结果。这种“绘画状态”应该是:被“诗情”催生“画欲”而进入的一种在诗稿上绘画的状态,参考答案却含混其词说成“诗情画欲”。仅仅是因为题目有“不超过10个字”的限制吗?
  [例四·2005年辽宁卷·21]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文章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姐姐的死,这表达出“我”对姐姐爱与悔疚、遗憾与怜惜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姐姐在“我”儿时曾像母亲一样照顾“我”、爱护“我”,忍受不懂事的“我”给她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而当“我”长大成人意识到这份爱时,孤苦的姐姐早已死去,“我”再没有机会用爱来回报。同时,姐姐的不幸命运也让“我”在痛惜中更增添了一份深深的遗憾。
  [点评]参考答案的很多内容是复述题目、概述文本,涉及“我”的感情的要点我们在答案中作了圈定。
  对照文本,有关“姐姐”的文字只有下面一个长句。其中对“姐姐”的死的表述,我们在语句中作了圈定:
  我可怜的姐姐,我就那么一位姐姐,小时候我曾拿剪刀戳破她的手,叫她哭,还不许她告诉父亲,但是为了爱护,她永远不要别人有一点点伤害我。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一样的姐姐,终于很早就丢下我去向父亲诉苦,一个孤女的流落的忧苦。
  参考答案中显然缺失诸多内容:对不公平世道的愤懑、抗议,对逝去亲人的慰悼,对自己极度痛苦的排解,等等。
  [例五·2006年全国Ⅱ卷·1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题目给出了两个答案示例,并说明了相关的要点。
  [例1](魔术是)借助物理、化学原理或特殊装置,以不易察觉的敏捷手法,使物体出现、消失或产生奇妙变化的一种杂技。
  [例2](魔术是)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用特殊装置把实在的动作掩盖起来,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奇幻莫测的一种杂技。
  以上只是举例。写出魔术的类属,给1分,写出特殊装置,给1分;写出手法或技巧,给1分;写出效果,给1分。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给1分。超过字数扣1分。
  [点评]题目给出的文字共三句话,要点在第⑴、⑵句中。第⑴句包含魔术的类属、手法和手段、演出的状况三个要点;第⑵句包含原理和装置、演出的状况、演出的效果三个要点。其中“演出的状况”两句重复,总共五个要点。据此,我们筛选出主要意思,并进一步圈定一级信息:
  魔术是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的杂技节目。
  进一步整合信息,拟写出如下定义:
  (魔术是)借助理化原理或特殊装置,以敏捷的手法,使物体产生奇妙变化或隐现,使观众感到奇幻莫测的一种杂技。
  比较一下,“答案示例”和“要点说明”都欠完整、规范。
  不规范的题目和答案,必将给考试和阅卷带来困惑。例如,近几年作文要求中总要有一项“不要套作”。可是既不作说明,也没有示例,那么该怎么把握尺度?不“套作”的规范在哪里?
  高考是精确计分的选拔考试,语文试题亦应有明确的规范,以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为此,建议有关责任部门尽快拟定有关法规,以从根本上解决这延续了30年的老问题。
  北京朝阳区陈经纶中学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