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落第”注释商榷
作者:谷兴云
“落第”一词课文的原句是:“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编者为“落第”写的注释是:“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原句中的“落第”,是“指考试不及格”吗?回答是:否。此处“落第”的真实意思是:留级。“没有落第”,就是“没有留级”。
从《藤野先生》的手稿看。课文第9自然段,有“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一句,其中“留级学生”,手稿原作“落第生”,后改为“留级学生”。对这一改动,《跟鲁迅学改文章》(岳麓书社,2005.2)一书的作者朱正先生的说明是:“考试没有取录,叫‘落第’。在校学生因成绩不及格而不能升级的,叫留级。留级学生和落第生虽然都是成绩不好,但是有严格的区别。这里只能用‘留级学生’,不能用‘落第生’。”(该书103页)这是就“落第”和“留级”两词的基本含义,根据今天的理解说明“留级学生”和“落第生”的“严格的区别”。对这一“严格的区别”,当年的鲁迅未必认同,否则,他为什么先用“落第生”?那么,为什么后来又改为“留级学生”呢?原因在于:鲁迅是引申旧词,赋予新意。“落第”一词,本义是科举考试未被录取。《红楼梦》第38回曰:“宝玉笑道:‘这场我又落第了。’”这是引申“落第”之义,表示(赋诗咏菊)未被选中。鲁迅引申“落第”,表示的则是“留级”(没有随班上升一个年级)的意思,即将二词用作同义词(本义与引申义关系),而“落第生”不是日常应用的、现成的词(只有“落第举人”“落第秀才”之类用法),引申表示“留级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故而做了改动。
不妨再举一例,作为旁证,说明鲁迅引申“落第”之义表示“留级”。鲁迅《三闲集》中《在钟楼上——夜记之二》一文,记述他在中山大学做教务主任时的忙碌,提到“学校大事,盖无过于补考与开课也”,待补考完毕发榜(公布补考成绩或留级学生名单)后,就会引起许多“辩论”,如“分数多寡的辩论;及格与否的辩论”等等,其中有“补救落第,我说权不在我,他说在我,我说无法,他说有法的辩论”。(《鲁迅全集》第4卷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此句中“落第”一词的含义,就是“留级”。“补救落第”,就是不留级(指学生要求不留级)。
如果上述理解不谬,那么,“学年试验完毕”一句中的“落第”,就应作“留级”解释。
以上讨论的是“落第”应该如何理解。再说不能注释为“指考试不及格”。原因很简单,鲁迅并非没有“考试不及格”。查阅当年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周树人一年级考试成绩表》(薛绥之主编《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第2辑9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可知,他的解剖学学年考试成绩是58分,平均成绩是59.3分,评价为“丁”等(不及格)。“周树人的成绩只有解剖学的一个丁,其余都是乙和丙,因此可以升级。”(同上书,98页)这就是文中所说“不过是没有落第(按,即留级)”的实际情况。
以上对“落第”注释的商榷,未必确当,渴盼编者、教者不吝赐教。
(安徽阜阳电视大学 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