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

作者:苏 彦




  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语文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初中生的名著阅读现状堪忧:要么浮光掠影——为获取信息,进行短、平、快速读;要么急功近利——为应付考试,只选读零散语段;要么浅尝辄止——为消遣,只关注情节,忽视历史的厚重和人文品性……面对厚厚的“大部头”,他们鲜有将阅读进行到底的。针对此现状,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名著阅读的安排要有序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王涧老师说:“在独立阅读刚起步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能自己很快地摸着门径”,这就需要教师对名著阅读作出合理的布置安排。无序则忙,忙而无功;有序则进,事半功倍。
  
  1. 制定名著阅读计划
  参照课标和教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出发制定计划。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初中三年总计划可拟定如下:
  
  (注:必读书目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阅读;选读书目由师生讨论选定,供有余力的学生选读。)
  教师每学期的指导计划要尽量细化,落实到每部名著。计划中应包含阅读任务、阅读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具体内容和措施,不能流于空泛。另外,还要帮学生学会依老师的安排“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2.开设名著阅读课
  要完成每学期的阅读任务,离不开学生的课下阅读,但只靠课余时间,缺少课内的带动,会出现散漫低效的阅读状态。名著阅读课是为推动名著阅读,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设立的新课型。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设置很灵活:可每两三周定期抽出一两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队会活动时间;七、八年级时,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能自主阅读,赏析精品,展开交流;教师能进行名著导读,介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
  
  3.划分名著阅读小组
  划分名著阅读小组,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合作中激活学生的主体性,便于开展探究式阅读。根据阅读水平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人数一般4-6人为宜,每组中选一名阅读水平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负责帮教师把握阅读情况、检查阅读任务的完成。各组可由教师统一安排阅读进度,集中进行指导。组之间要经常开展各类交流和竞赛活动。
  
  二、名著阅读的引导要有趣
  
  北大教授蒋绍愚说:“……不加引导,就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愿读一些通俗文艺、消遣作品,而终身和经典无缘。”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教师要“多方善诱导”,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向,激发他们对名著的浓厚兴趣,才会实现名著的“悦读”。
  
  1. 课文引路,“诱”读名著
  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把它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了《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九年级上册选了《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它们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文笔深得学生青睐,再通过朗读比赛、编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展现其魅力,便会吊足学生的阅读胃口,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推出原著,会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进行单元教学时,也要相机燃起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学成长单元,要感受另一种历经磨难的成长经历,可让学生去看《童年》;学凡人单元,想体味老北京下层贫民的真实人生,就去欣赏《骆驼祥子》;学名人单元,为领略不同名人的别样风采,就去读《名人传》等作品。
  
  2.媒体造势,“引”读名著
  许多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有同名的电视连续剧;散文集《朝花夕拾》有对应电影《风雨故园》;小说《童年》有对应电影《我的童年》……在读某部名著前,先组织学生在光影世界中“阅读”——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片段,再设计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层层渲染、不断造势,吸引学生去读文本。
  此外,利用媒体讲解名著也渐成时尚。如中央台10频道推出的“百家讲坛”就为“引”读名著提供了契机:当易中天品“三国”时,学生们会饶有兴趣地读《三国演义》,当刘心武讲《红楼梦》时,班级会掀起“红楼热”……现代传媒还有丰富的资讯,便于学生解读名著。如读《格列佛游记》前,可先从网上查阅斯威夫特的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对深刻理解主题大有裨益;引导学生从报刊、网站上搜集名著的评论性文章,他们会在乐此不疲中慢慢受益。
  
  3.开展活动,“促”读名著
  初中生思维活跃,但看问题缺乏深度,思维的表面化导致了阅读的浅层次。教师应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循文悟道:
  读书报告会——放手让学生展现成果。当一篇篇心得、一本本笔记得到老师的赞赏,当自己的介绍引起同学的共鸣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
  撰写颁奖词——情辞恳切表达对名著的赞美,富有创意升华对名著的理解,学生的读和写都得到了锻炼。
  手抄报展览——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表达自我,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展示收获。小组合办享受合作的愉悦,自己独办品尝创作的乐趣。
  名著故事会——喜闻乐见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述,在你讲我听中,关注着人物的命运,熟悉了名著的情节,折服于高超的技法。
  诵读大比拼——加深了对作品的意蕴领会,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出色的诵读、紧张的比赛让名著阅读鲜活起来。
  
  三、名著阅读的指导要有方
  
  要让学生一时的兴趣成为终生的热爱,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就得授予他们走进名著这座宝库的“金钥匙”——阅读方法。
  首先,要关注序、跋和目录。读名著前先阅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写作意旨,快速有效地理解作品。文学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头绪繁多。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提取内容要点。
  其次,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王涧老师指出:“对(名著)必读书,宜要求学生在读过一遍,明了全书的大意之后,再细细地读一遍,引导他们仔细体会其中的精彩章节”。略读、浏览重在培养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和从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的主要观点。精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精彩片段、话外之音,要引领学生静心细读,和他们一起去品味其构思的奇巧,揣摩其布局的精妙,欣赏其语言的优美等,来获取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第三,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历代学人总结出来的读书经验,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它大致包括:
  圈点勾画写批注:小到字词,大到书的重点、难点都可在书上画线或做上各种符号圈点;稍纵即逝的零思碎想,亦可记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他空白处成为眉批、脚注或旁批,以备参考。
  日积月累作摘抄:让学生摘录妙词佳句、历史典故等,经常翻阅,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摘抄的基本形式有:语录式摘抄,提要式摘抄,赏析式摘抄,研究式摘抄,组合式摘抄。
  条分缕析列提纲:指导学生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者指导学生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评析归纳抒心得: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摘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可随时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写作成文。
  
  四、名著阅读的评价要有效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视考试、检测为法宝,造成学生为考试而阅读,为应付检测而努力。教师只有探索新颖、有亲和力的评价方式,实施有效的名著阅读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注重评价多样化
  “阅读评价要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要扭转原来以终结性评价即以考试为主的状况,形成在赏析交流中评价,在成果展览中评价,在话题辩论中评价,在问题探究中评价的多元化格局;要打破过去以教师单向评价为主的模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评价,实现积极的师生互动;要改变单一刻板的评价,采用调查问卷、阅读评价表、评价手册等多样的评价方式。
  
  2.注重过程评价
  各地中考命题在近两年明显加强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力度,开放性名著阅读题越来越占主流地位。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更加关注学生的名著阅读过程、阅读感受。学生的感受教师无法越俎代庖,但我们可建立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用纵向发展的眼光,根据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评价其阅读高下、调控其阅读过程。尤其要重视对他们在阅读中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品质的肯定,使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在阅读评价中不断获得动力。
  
  3.注重评价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学的实质在于激励与唤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成功之处及时喝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所有活动都应由教师或学生组成评价小组给予评价。无论是书面材料还是口头发言,都可按A、B、C、D四个等级确定学生的发展等级。评价过程中,允许学生对评价结果大胆质疑,甚至“讨价还价”。健全各种奖励机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每学期还要选出多名“阅读明星”,来带动全体学生。
  阅读名著风光无限,徜徉经典别有洞天。实现了名著阅读安排的系列化、名著阅读引导的趣味化、名著阅读指导的方法化和名著阅读评价的实效化,我们定能引领学生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在书香浸润中,取得素质培养和升学考试的双赢!
  (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一中学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