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在沙漠中心》教学提示

作者:孙瑞雪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探险单元,在这次修订中,该单元新入选的课文是《在沙漠中心》,节选自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说《人类的大地》。这篇课文,与该单元的探险专题精神契合而又具有独特的风味,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可忽视的时代背景
  
  本单元其他几篇文章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无论是遥远神秘的南极(《伟大的悲剧》),庄严神圣的珠穆朗玛峰(《登上地球之巅》),还是浩瀚无际的宇宙(《真正的英雄》),都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探险”这个主题词,从而引起神往和崇敬之情。然而,新入选的课文《在沙漠中心》所讲述的故事背景是人们比较熟悉的航空领域,直觉上看,好像“传奇性”与“挑战性”稍欠,但事实上,对一部文学作品的理解,首先应当将其还原到它诞生的年代,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
  飞机,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城市中的学生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物,乘坐飞机天南海北地旅行或许也已经习以为常。并且,今天人们对于航空航天这一领域的探索已经很多,且不说飞机的制造与应用的普遍化,高科技已然将人类送上月球,航天飞船也频繁升空。所以,学生可能很难想象,在20世纪初飞行还是一项冒险的事业。因此,对人类航空史早期阶段的科技状况的回顾和提醒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那时候,飞机的设备简陋粗糙,信息技术也不发达,对天气的预测多是凭借飞行员关注舷窗外的景物变化来判断。我们乘坐飞机时所看到的绚丽景色,他们根本无暇欣赏,再美的景色在他们那里都可能预示着危机重重。所以飞行员每一次出航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这种背景的介绍,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我们不是设身处地地想象20世纪初的航空状况,那么则很难真正体会作者特殊的生活领域以及其独特的情感世界,而主人公的探险精神、英雄行为也都将大打折扣。
  
  二、作者的双重身份
  
  提起课文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如果提起《小王子》,大概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念起那个奇异的小小星球。是的,圣埃克絮佩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小王子》的作者。有了这层联系,熟悉《小王子》的读者会对这篇课文产生一种亲切感。除《小王子》外,圣埃克絮佩里的代表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南方航线》《夜航》《人类的大地》《战斗飞行员》等。其中,《夜航》获法国费米娜奖,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人类的大地》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奖。《小王子》是他的最后一部杰作,他正是因此而蜚声全球。
  作为《小王子》的作者的圣埃克絮佩里,肯定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另一个身份——职业飞行员。他1900年出生于法国里昂,22岁实现童年的梦想成为一名职业飞行员。作为邮政航线的开拓者之一,他为开辟夜航航线立下汗马之功。二战爆发,他应征入伍,1944年在执行飞行任务时牺牲。1930年,他曾因工作业绩突出荣获法国荣誉团骑士称号,嘉奖令称他:“以罕见的勇敢和崇高的职业素质,显示出惊人的沉着和少有的忘我精神。”“他用自己的热忱、忠诚和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毫不动摇地经受了沙漠的严峻考验,甘愿每天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风险。”
  职业飞行员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是圣埃克絮佩里的独特之处,这两种经历在他的生命中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他与本单元其他课文作者的不同之处,他始终在进行着自我的抒写。圣埃克絮佩里对自己的飞行事业有着深刻而富有诗意的理解,其作品中开辟了很多诗意的主题:宇宙、沙漠、航空、飞行……而且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他个人的航空经历。比如在1935年,他的飞机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亚边界的地方坠落,三天后才死里逃生被救出来。《小王子》就受这次飞行事故的暗示,以飞机故障被迫降落在沙漠中开篇;而在《人类的大地》中,他更是对这个悲惨的事件进行了详尽的记述。飞行对于圣埃克絮佩里来说,不仅是一份职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作者的生平经历,光荣而传奇的一生,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
  
  三、作品的诗意内涵
  
  与本单元其他课文不同,本篇意不在叙事,而更注重发掘和记录人存在于生存危机时刻的心境与心路历程。课文节选的部分略去“我”在沙漠中艰难求生的日日夜夜,直接从生命之火渐熄开始,用绝大篇幅讲述因飞机失事而被困沙漠中的“我”的体验和思索。不仅课文节选部分如此,这种风格也贯串《人类的大地》全篇。
  《人类的大地》英文版译名为《风沙星辰》,有人说它是一种独特的小说体,有人说它是一本散文集,也有人说它是“关于行为、关于人、关于大地、关于生活的散文诗”。全书共八章,没有贯串的情节,每章都有一个单独的主题,独立成篇,贯串这些独立章节的线索是飞行员的感受和思索。《人类的大地》既是对航空事业开拓者们的特殊经历的真实记录,又是对这一独特领域的诗意描绘和赞颂。作者具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所以,我们在《人类的大地》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惊心动魄的探险经历,更多的是诗意的画面和诗人般的哲思,我们读到的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是作者对友谊、责任、勇气、毅力、激情的颂扬,是对人类、文明的深层思考……他透过事物表面,寻幽索微,创造生动的形象,阐述人生的意义,这使得《人类的大地》崇高而美丽。
  教学中可以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这本书,虽然它的语言比较含蓄和抽象,但也不乏惊心动魄的篇章和幽默从容的语句,加上作者的成名作《小王子》可能已经被学生广泛阅读,这也会使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的“小王子”产生兴趣。《小王子》惆怅、忧伤,而《人类的大地》悲壮、刚毅,它们的精神气质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前者通过“童话”,后者通过“现实”来折射出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种种朴素的认识和感悟: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信任、关于幸福、关于责任……
  四、另一种意义的“探险”
  这篇课文富含人生哲理,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呈现与阐释了“探险”的意义。在课文中,探险不仅仅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障碍的较量、对自身的挑战,更是一种对责任的承担,对生命的热爱。对这种探险的意义的阐释,作者是通过与两种职业或者说是两种人——“农人”和“斗牛士”的对比来说明的。
  如果说飞行员的职业充满了传奇与挑战,“高高在上”而又“神秘莫测”,引众人敬仰,那么“农人”应该是最普通、最平常的职业与身份了。作者不止一次将两者进行比较。比如课文中说:“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同样农人也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我们接触的是风、星星、黑夜、沙漠和海洋。……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飞机在作者眼中只作一个工具,一个审视世界的视角,与农人的铧犁没什么区别:飞机的尾翼滑过长空,就像农人的铧犁犁过大地。农人视土地为归宿,飞行员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作者通过这种比较,拨开了“探险”的神秘光环,让读者认识到“探险”平凡、纯粹的一面。“农人的真谛”与“群星中的真理”,其实说的是同一个问题:生命的本质、人生的意义。
  “斗牛士”只在课文中出现一次:“我一点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如果单看课文节选的部分,其意义可能并不十分鲜明,只得出“斗牛士”和“危险”相关。为此,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专门安排了几段《人类的大地》中的节录作为补充,帮助理解课文。原来,作者要表达的是:“英雄”之所以冒险从事飞行事业,是因为选择“服从了一种崇高的使命”,这与挑战生命、蔑视死亡的斗牛士有本质的不同。作者“嘲笑对死亡的轻蔑”,不赞同冲动的冒险行为,他认为“如果这种轻蔑不是出于公认的责任感,那他就是意志消沉或年少冲动的表现……”作者借此揭示“探险”最质朴的内涵:不能为了“冒险”而冒险,做出的选择要出于对责任的承担。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因热爱生命而无畏死亡,因恪尽职守而勇于冒险。
  通过这种分析,让学生理解“冒险”并不是简单地寻求刺激,不是只有胆量或靠年少冲动就可以去实践的,避免他们错误地理解“探险精神”,盲目地追寻探险的刺激而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引领学生由对“冒险”行为的反思,进而引发对“生之意义”与“死之价值”的深层思考,从而获得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