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播撒诗的种子
作者:吴思敬
当然,我们不能据此要求中学都去培养诗人,天才的诗人从来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过中学时代确实是学诗的黄金时代,因为此时告别烂漫的童年时代不远,用郭沫若的话说:“年轻的时候是诗的时代,头脑还没有客观化;而到了三十左右,外来的刺激日多,却逼得逐渐客观化、散文化了。”(《郭沫若诗作谈·关于写作》)因此,在中学阶段,让学生多读些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好诗,进而让学生尝试写一写诗,这对增强学生的语感与人文修养,是极有好处的。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外化,是诗人自我的实现,每首诗都是一个新的世界,每首诗都是一个自由的生命。伟大的诗篇中总展示着诗人博大的胸怀,体现着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中照见自己的影子,用诗人的生命之光去洞彻自己的灵魂,用诗人的燃烧的火炬去点燃自己前行的灯塔,进而以自己的生命去接近艺术的生命,在自我与诗人心灵的交融与碰撞中,不断地扬弃旧我,获得自由的新我。
一个具有高雅的审美趣味,热爱诗歌,并能与古今中外优秀诗人对话的年轻人,他的内心世界将变得充实而美好。他的物质生活可能是穷乏的,但他的精神生活却无比富有;他的生活经历可能是坎坷的,但他总能在诗中找到生活的勇气;他的处境可能是孤独的,但他总能在诗中找到知心的朋友。
当下的诗坛正受着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洪流的双重冲击,诗人蓝蓝写过这样的诗句:“永不休耕的土地里/只有一个女人挎着篮子/默默播撒种子。”我觉得这不仅是蓝蓝的自我抒怀,更可以看成是世纪初的中国诗坛守望者的集体塑像。愿教育界的朋友也与诗人一起播撒诗的种子,未来收获的不只是几株茁壮的诗坛新苗,更是几代人心灵中的爱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