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说“生祠”

作者:何欢兰




  《五人墓碑记》中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其中提到的“魏阉废祠”,即为太监魏忠贤所建造的“生祠”。祠,即祠堂,生祠就是为活着的人所立的“纪念馆”,或设塑像画像,或立姓名牌、立碑,像祀神那样供奉。
  魏忠贤贪污腐败独揽大权,朝廷内外众多的官僚掀起为他建造生祠的运动,一时间,其生祠竟遍于天下。“东林党祸惊天下,太监生祠遍九州”,甚至把魏忠贤的生祠建到了京城的文庙旁边,“配享孔子”。
  生祠祭祀是一切设祠祭祀最后出现的一种。清代学者周寿昌考证,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昭、宣之际的“于公祠”是最早为生人设立的祀祠。这件事记在《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中。于定国是西汉东海郡人,历仕昭、宣、元三帝。因助霍光废昌邑王有功升为光禄大夫,不久迁为廷尉。廷尉任上18年后迁御史大夫,甘霸中为丞相封西平侯。于定国的父亲于公是县中小吏,叫狱史郡决曹,专管司法。大概其人执法公允,颇有爱民之心,故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后世北宋韩琦、范仲淹、岳飞的生祠也很有影响。
  韩琦,《宋史》本传赞誉“琦早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三十岁时,天下已称韩公。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判大名府,充安抚使”,设立生祠就在这个时候。《宋史》于此记载十分简略,只云“其镇大名也,魏人为立生祠”。韩琦入仕即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后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实际上是中枢言官。在职期间“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上疏七十余,对当时弊政,多有匡补。后又出抚陕西,专力西夏,稳定边防,功劳巨大。1058年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在仁宗之后英宗、神宗的继位,中枢政权的稳定中起了巨大作用。
  范仲淹,苏大中祥苻中进士,北宋著名政治家。从政数十年功勋卓著,尤以经抚陕西,庆历新政为最。生祠便是他以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的身份出知邠州时设立的。《宋史》本传载:仲淹“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熟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岳飞的祠地在江苏靖江县生祠镇,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一月。岳飞于建炎四年五月带领岳家军打败金兵收复建康后,即挥师北进,大败金兵于承州(今高邮)、楚州(今淮安)、泰州一带,为了安抚百姓,将他们救至靖江马驮沙(当时靖江系长江中沙州),并安抚靖江人民说“千年无兵灾”,其意是沙州四面环水,是避兵灾的最好场所。人民为感恩,在靖江马驮沙画下岳飞的像为他建立生祠。据《靖江县生祠镇岳忠武王祠碑》记载:“忠武王由泰州安集遣民于此,民感其德焉,为王立生祠,名其镇曰生祠镇。”
  韩琦、范仲淹和岳飞是特例,属于纪念多于神化的生祠。在中国历史上设立生祠的主流是那些权势显赫的贵要。而这些贵要往往德才庸劣,甚或为民大蠹。设立生祠主要目的是美化人生,神化人格。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就是魏忠贤。
   (江苏省扬州中学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