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马智君




  2002年至今,我省7-9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已经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所谓“生活化作文”,是基于以下三个层面的认识:一、学会做人是生活,也是写好作文的根本;二、生活和对生活的认识是作文的源泉;三、真实的生活加上创新的写作是生活化作文的灵魂。生活化作文的核心理念是:作文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实验研究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遵循“生活→感觉→表达;生活→感受→表达;生活→感悟、思辨→表达”这样一条逐步加深、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思路,使作文的教和学呈现勃勃生机,作文面貌显露盎然春意。
  
  一、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念
  
  1.学生是生活化作文的主体
  学生为作文的主体是生活化作文观的根本。学生作文其本质是学生主体的生命活动,是他们生活和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作文实验中我们做到了以下三点。
  ①激发主体的主动性。具体做法是:(1)实物展示法:如联系写静态的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特色进行描摹,学生感到有话可写了,写作的情绪也就激发起来。(2)图片展示法:把与写作对象相关的生动的画片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回忆与想象。(3)多媒体展示法:把要写的事物对象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4)角色扮演法:把一些生活故事编制成小剧本由学生表演出来,吸引学生观赏思考,从而激发写作兴趣。(5)组织活动法:在布置作文题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先提示他们注意在活动过程中搜集有关材料,作好写作准备。如参观、访问、调查及其他公益活动等。(6)情境体验法:指导学生到一些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中去体验,引发写作的情思,如到车站、集市、乡村中去走走,置身于大自然去获得感受。(7)讨论辩论法:提出问题,甚至提出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课堂展开讨论、争辩,引导学生去思辨、认识问题,丰富思想,获取写作论文的材料。
  ②培养主体的真诚性。说真话不只是作文的问题,更是做人的问题。怎样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呢?叶圣陶先生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积郁,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作文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他还进一步从写作程序来说:“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蔑、卑鄙的态度。”(同前)
  生活化作文倡导学生作文写真话,要求在评价时不“扣帽子”,不“打棒子”,要构建和谐民主的作文环境。
  ③张扬主体的个性。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生活对人的要求。发展个性就要求保护和鼓励创新性。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追求立意、视角的创新,追求选材、认识的创新,追求结构和语言的创新。创新作文的出现,一改过去千人一面的状况。
  
  2.学生是生活化作文的实践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强调了实践是学习、运用语文的主要途径。学生是学习写作的主体,其能力的增长是别人的努力所不能达到的,他们的观察、感悟、写作,也不是别人的实践所能替代的。写作是学生的个体劳动,那么修改呢,我们强调修改同样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修改作文教师要作示范。教师精改一部分文卷,说出为什么这样改的理由。学生要研究教师的修改,领悟改的道理和方法。操作上把要修改的典型的文章选一两篇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讲评时,让学生谈对文章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充分讨论,教师总结出具体的修改办法。这样学生可从中学习如何评价作文,修改作文。修改方法上可以有小组评改、相互评改和个人自改等形式,这几种形式轮换采用。小组评改:可以按写作能力强弱搭配,三四人为一个小组。评改前,教师可以为每个组精改一篇,交给文章所在组的同学研究,然后让全组集体讨论。相互修改,可以双方交换改,也可三四人为小组,在小组里交叉互换。在文章被别的同学批改后,原作者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与修改人讨论商量。若两人意见不统一,还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分析。学生自我修改,最好先由教师通阅一遍,加上眉批和尾批,指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熟悉了修改的套路后,教师的批语可以逐步粗略、原则化一点,直至教师不再修改。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体系
  
  作文一向是没有专门教材的,经过多年大面积的实验,我们形成了7-9年级作文教学体系。
  其体系按三条线交叉编织。一是生活线:7年级着重写生活中的简单事物,8年级着重写生活中较为复杂的事物,9年级着重写生活中较为深刻的事物。二是思维线:7年级着重观察能力,8年级着重分析、综合能力,9年级着重思辨、评析能力。三是表达线:7年级侧重记叙,8年级侧重记叙兼说明,9年级侧重记叙兼论说。三条线经纬交叉,细化实化,落实到每个单元,进行具体的训练。品格修养、素材积累、情感陶冶、写作方法、语言能力的提高,贯串始终,在每个训练中均有落实。下面以7年级为例,它比较清晰地呈现了这样一种训练格局。
  七年级一期 生活→感觉→表达
  (侧重描写能力的培养)
  1.静态物体 (观察“标本”或某一静物)
  2.动态物体 (实地考察动物)
  3.人格化的物体 (实地观察物体,将其进行
  人格化的描写;寓言,童话)
  4.自然景物 (实地考察,描写当地风景
  名胜或学校的景物)
  5.学校中的某个人物 (观察、访问一个同学或老师)
  6.家庭中的某个人物 (观察、访问自己家庭中某
   一成员)
  7.社会中的某个人物 (观察、访问某一行业中某
   一个人)
  附练:通知、启事
  七年级二期 生活→感觉→表达
  (侧重叙述能力的培养)
  附练:计划、总结
  每个学期7个训练专题,每个专题按照“本次话题→专题阐释→精段导读→作文活动→范文借鉴→习作评改→资料积累”的程序进行有条不紊的训练。“附练”内容为实用文体写作。
  
  三、实验研究提高了语文教师的能力
  
  课改的问题说到底是教师问题。教师水平提高了,先进的理念就能形成,教学方法也能得到改进,教学质量也就能提高了。我们这次大面积的实验,本身就如一所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们在这里得到培训,得到提高。
  这种学习并非纯理论性的学习,而是结合实践来学,学得生动、实用,有成效。同时这种学习又不是单纯的“拿来”灌输,而是发动教师自主研究,从研究中悟出道理,因此更能深入人心,内化而成教师的素质。
  1.学会了教学。过去学生为写作文叫苦,教师为教作文头痛。现在各自研究出一些招数,又相互交流、观摩,把成果扩大化,每个认真参加研究的教师都积累了一些方法。评改方法的改进,减轻了教师评改作文的量,较大幅度地解放了教师,使之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和教育教学科研。
  2.学会了研究实验。通过这次长时段大面积的实验研究,广大教师从游泳中学习游泳,不仅取得了一些直接的成果,同时还学会了做研究实验的方法。不少单位全程参与,从确立课题到实验积累,到终结评价,搞出了一套完整的东西,很有价值。不少单位、教师围绕实验写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论文。
  
  四、学生文风大转变,优秀作文大批涌现
  
  这次实验是顺应整个教育改革的大潮推进的,我省中学生作文面貌有了可喜的转变。1.文风变了。一改过去刻板、枯燥、沉闷的文章面目而为生动的活泼的追求新意的姿态,学生过去被压抑的写作潜能得以迸发,求实求新敢于表现自我的佳作大量涌现,不仅自由作文、课堂作文涌现大批优秀之作,就是限时严格、紧张状态下的考试作文,也涌现出一批批脍炙人口的佳作。2.情感变了。学生们热爱作文、积极参加文学社团活动,目前全省共有中学文学社团3000多个,社员们踊跃向报刊投稿,有的学校、班级还形成了文学热潮。
  这次实验推进了我省作文教学的改革。这种波澜壮阔的局面,是远非一校一区的实验研究可以比拟的。作文教学改革的成功,影响了语文阅读等改革并带动了全省教育教学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改革的春天已成繁花满天之势。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4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