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丰富多彩的美国高中语言艺术类课程(二)

作者:佚名




  林老师:你好!
  你在来信中说,作为爱好文学创作的语文教师,我上次信中的问题“作家是怎样产生的?”也同样促使你思考。你问我,现在我们国家出了很多“少年作家”,我怎么看?
  我不想对此发表意见。但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我们的读者和批评界有时候过于相信“天才”二字,对于作家,特别信服那些天生就是作家的人,反倒对从大学走出来的人(无论是否中文系毕业)能否成为作家,总持怀疑态度。当然,在这方面,大学是有责任的。比如在普通的高等院校,我们就没有专门的写作机构、创作中心,也没有专业人士讲授创作课程,一般的作家到大学讲课或是讲座,大都只是谈创作经验和个人体会。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大学并没有提供创作方面的专业教育。从我与一些作家的交流,以及我在某省为省文学院作家班举办的讲座效果来看,愿意将创作当做职业者,对这方面是有需求的。
  放在美国的语境下,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正如你所看到的,美国在高中阶段就非常重视一般写作和文学创作,同样,在大学也是如此。在很多有名的大学,比如我当年留学时的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我现在所在的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它们都既有自己的写作中心(既有训练学生一般写作的项目,也有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项目),也有住校作家。如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欧茨就是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住校作家。他们很多的教授本身就是作家,如担任华盛顿大学写作课的老师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查尔斯·约翰逊(Charles Johnson)。顺便说一句,美国可没有类似我们国家的“专业作家”。当然,在中国像作家王安忆那样被复旦大学聘为住校作家的,可惜只是凤毛麟角啊。
  我的一个观点是:对于未来的作家而言,中学时代的母语课程,应该为其未来的创作提供起步阶段的基本训练。
  你在信中说,特别想了解美国高中阶段与文学有关的课程,想看看他们都学些什么内容。现在,我就接着往下讲。
  我上次讲了美国高中语言艺术课程中的必修“语言艺术”类课程和第二类选修课程中以“语言基本功的强化训练”为主的课程。下面我就介绍第二类选修课程中的第二种:文学类课程。这类课程包括:“非裔美国文学”“现代世界文学”“诗歌”“科幻小说”“莎士比亚”“短篇小说”等。这些课程均为一学期的课程,也全都是0.5个学分。
  先说说“非裔美国文学”吧。它主要研读和讨论由非裔美国作家所创作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并撰写评论文章。同时,会讨论有关美国的问题,如美国梦等。他们认为,美国是多元化的社会,理解少数族裔,有助于学生真正了解美国社会。
  “现代世界文学”的课程则要求学生主要阅读20世纪中期至今的各国文学作品,包括印度、南非、俄罗斯、法国以及美国的文学作品,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及其价值观。
  设计“诗歌”这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着去读诗,熟悉诗歌的词汇,并试着去寻找一首诗歌永恒的意义。上课时,学生要读诗,对诗做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同时,还要学着写诗。
  “莎士比亚”课程要求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他的历史剧、悲剧、喜剧等。要求学生无论是在写文章还是在做口头表述时,都能够理解莎士比亚的语言和文学手法,同时,希望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人类情感,了解人类的情感冲突。
  “短篇小说”课程围绕短篇小说的主题与结构来进行。在这门课上,学生除了要阅读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短篇小说之外,自己还至少要写一篇短篇小说。
  看到这样的课程,我有三方面的感想。
  首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当代的中国,无疑都是诗歌的王国。到了现当代,小说创作也非常发达,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小说家。仅就古代的文学史而言,我们可以拿出来单独讲上一讲的诗人,岂止只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啊!同样,在我们的近现代文学史上,为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以及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历史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又岂止只有鲁迅、老舍、巴金啊!但在我们的整个中学教育中,即便对于上述这些人的作品,也基本上是蜻蜓点水,使学生了解的只是九牛一毛,还涉及不到“希望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人类情感,了解人类的情感冲突”这样的内容。换句话说,我们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课程,足以让他们去做深入的和进一步的学习。同样,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虽然也安排有写作的内容,但那是怎样的写作,想必你比我更清楚。看看我们很多少年作家对中学语文课程的批评,就至少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知道其缺陷在哪里了。
  其次,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同样也有不同的文学经典。但不要说中学生了,对于绝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我们对汉族之外的文学作品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再次,无论是在讯息不发达的过去,还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欲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阅读其国家的文学作品,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之一。所以,学习世界文学(或曰外国文学)对于当今需要继续对外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同样是了解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需要,也是途径之一。但回望我们的语文课,世界文学的内容同样是少之又少啊。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注意到了,这里的课程设置逐渐显现了它明晰的设计思路:第一,学习本国的文学;第二,学习本国其他民族的文学;第三,学习世界文学。同样,这样的思路想培养学生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我们暂且不谈它要达到或者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也就不言自明了。
  从以上课程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思考:在当今中国的语文课上,我们应该把文学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当然,新课改之后,语文课在文学作品方面的内容还是增加了,但与美国的母语教育状况相比,无论是在层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还有相当的差距啊。
  在这里,还有一门课非常值得说上一说,就是“科幻小说”。
  对于初到美国的人来说,仅在美国的书店,就可能有很多让你感到惊讶的地方,使你有震撼的感觉。其中之一,一定是它的“科幻小说”的发达。比如在全美最大的连锁书店Barnes & Nobles,你可以看到一排排的“小说”(Fiction),还同样可以看到一排排的“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让你惊讶的倒不是把“科幻小说”单列,似乎在告诉人们“科幻小说不是小说”;让你惊讶的是: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科幻小说”的作家和读者?
  我们看看他们所开设的“科幻小说”课吧。课程简介是这么说的,该课程是把科幻小说当做社会评论来研究的。利用幻想(或说是白日梦)和想象去探究人类的生存处境,是本课程的一部分。
  我在西雅图一所私立中学“布什学校”(The Bush School),看到一间教室的墙上挂着一句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从科幻小说创作之发达,也可见美国人对学生想象力发展的重视程度。
  今天先说到这里吧。
  祝好!
  郭英剑
  2008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