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作者:常红艳




  【设计思想】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词兼美的山水小品,它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故而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只觉得景美,情美,词美。但传统中我们常把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上,将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懂”的层面上,于是文言文教学便成了字句翻译课、古汉语知识课。结果,即使像《与朱元思书》这样富有情趣和灵性的文章也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美感全无,雅致全无,原本“文、情、意、理”一体化的学习过程也被严重削弱,只剩下“文”中较低层次的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基于以上要求,我将文言文的教学重心由字词句法转向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读出韵味,读中品味,读后回味,充分感受文言文阅读的情趣、意趣、理趣,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重视朗读训练,增强文言语感。
  2.体悟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感受文章意趣。
  3.了解古人模山范水的写景艺术,体会语言妙处,提高欣赏品位。
  4.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运用联想想象,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分层朗读,合作探究,美点寻踪,比较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为主。
  【教课时数】
  一课时
  方案A
  一、读出韵味,感受文言文“入乎其内”的“情趣”
  1.读,要读出有我,读出问题思考。
  一程山水一程歌。由同学们争相吟诵山水田园诗文导入新课,解题,简介作者。
  参阅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勾画下来。倡导同学们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鼓励大胆提问:可明知故问,为的是提醒别人注意;也可有疑而问,为的是自己正确理解。通过自读,就字面理解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就文言词语理解方面你总结出了哪些规律与方法?就文章内容你能生发哪些思考?(如:此“书”写的是什么内容?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提出讨论,以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读,要读得忘我,读出顿挫有致。
  思考:富春江的水“异”在何处?山又“奇”在何处?吴均用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水异山奇”,请你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来分别传达富春江水与山的特点。
  此环节每遍读要有目的,有效果,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二、读中品味,感受文言文“沉乎其中”的“意趣”
  1.读,要驱遣想象,品出意象合一。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行。”如果你是导游,请发挥想象,选择描写“异水”或“奇山”中的一两句,用生动的语言加以解说。
  2.读,要含英咀华,品出意外之意。
  作者看到富春江两岸高山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和意趣的语句,加以品析。
  三、读后回味,感受文言文“出乎其外”的“理趣”
  1.读,要读出思考,悟出人生理趣。
  情景相生。如果是你登临此山,你又会作何感想?仿照下面句式试着补写一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________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__。
  2.读,要读出回味,读出余音绕梁。
  这篇山水小品文,仅用114字便生动真实地描绘出了富春江的旖旎风光,似一幅山水写意画。你认为这篇文章美,美在何处?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根据课文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
  山水怡人,读书养气。下面看看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哪些“奇山异水”的雄姿倩影?看谁在课堂上背得多?
  方案B
  一、调动积累,导入激趣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由竞背以前学过的山水小品文中的名句导入,提出学习内容:《与朱元思书》与《三峡》比较阅读,看看两篇美文在“文、情、意、理”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二、方法点击,疏通文意
  1.回顾阅读《三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思考可借鉴哪些方法品悟到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美,交流《与朱元思书》的阅读方法及建议。
  2.注重朗读方法指导,让朗读贯串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诵读中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参悟者,更是促进者。教师在学生难读处加以示范,在学生朗读不到位之处加以引导,作为隐形的有力穿“珠”者,恰当地安排学生各种形式的诵读。教师可灵活运用录音范读、领读、跟读、轮读、齐读、自由读、小组读、表演读、评价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生疑,读中答疑,读中感悟。
  三、诵读想象,再现画面
  诵读时将《与朱元思书》所描绘的画面尽可能地在脑海中再现,看谁背得又快又多。
  四、比较阅读,品读赏美
  1.这两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两幅至美的山水画卷,你觉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篇?或谈谈你更喜欢哪里的美景?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但教师要适时点拨,目的是促进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2.诵读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富春江美景的诗文;或把《与朱元思书》与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进行比较,思考同写富春江景,二者有何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品评鉴赏能力。
  
  当然,学习有法,教无定法。同样面对文言文,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教出不同的情味和效果来。但无论怎样的教学模式,只要能让学生们“学”得其法,“读”出其味,“悟“出其神,能让课堂成为师生智慧飞扬、情感碰撞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创的富有生命气息、鲜活灵气的课堂,那课堂便是不再尴尬的理想课堂。而这一切永远值得我们探索和追求!
  (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 4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