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复习应考策略

作者:张婷婷




  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要求能识记基本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这方面的考查要求,着眼于语言的识记和运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中考在即,怎样开拓思路,改进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复习方法,正确把握复习途径,提高语文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研究中考试卷,把握命题趋势
  
  研究2007年中考试卷,不难看出命题导向:降低起点,减轻负担,突出能力,注重运用,淡化死记的知识考查,强化对语言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研究的重点应是近两年各省市的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试题,通过解剖麻雀,明确试题特点、考查目的和要求,熟悉解题思路、步骤和方法,提高复习教学质量。
  “积累与运用”这一考试板块共有11个知识点,大致可分为“积累”与“运用”两个部分。“积累”指常用字词,背诵默写,文学常识(包括“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等;“运用”一般指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改病句,变换或仿用句式,整理句序,口语交际,修辞手法的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语文实践活动等。这些内容在中考试卷中常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题型出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有关的知识也还要有所了解,所以在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修改病句、仿写句式等题型还会牵涉到相关的语法、修辞知识,只不过是从运用的角度来考查。
  “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则体现中考试卷的新内容和新特点,强调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以及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方面的题型主要集中在测试语言表述能力上,如“当众说话”“参加讨论”“讲述见闻”“发表感想”“发手机短信”“撰写广告词”“拟写广播稿”“编写宣传标语”“对对联”“看图表写说明文字”“采访”“调查活动”“评说生活”等等,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十分紧密。
  从命题趋势上看,我们要关注以下特点:
  首先,面对新课标下教学方式、教材选择等多样化的现实,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和形式必然会更加新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其内容将淡化课内外的明显界限,更加突出能力立意的考查目标。
  其次,设置试题具有开放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考查学生对题意的把握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会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再次,试卷着重考查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强调了思维的过程。依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是命题的思想,不言而喻,今后的“积累与运用”试题将会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施专题复习,梳理知识网络
  
  按“课标”所列的知识点分板块进行逐项复习,要先系统后重点,从单项到综合,由课内延伸拓宽到课外材料,找出规律性东西,求得解决的方法。能力是训练的结果,训练应以精取胜,要练在点子上、关键处,通过精要练习能举一反三,执一御万,提高搜寻、归纳、概括、综合、运用的能力。
  1.读准字音。此事若在复习期间进行梳篦式的整理和归纳,往往事倍功半。平时应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意对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形声字进行适当梳理。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必须充分利用课本,夯实基础,避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失分。建议重点注意:(1)统读的字;(2)多音字;(3)形近音异的字;(4)同音字;(5)偏旁相同、部首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字。
  2.正确写字。其主要题型有根据拼音写汉字,找出错别字并修改等。复习时注意积累,梳理别字。试题中出现的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形似音近而致误,形似音异而致误,形似音同而致误,形异音同而致误。这四种错误类型都属于别字,也是目前中考测试的主要内容。教材中“预习提示”里面的字词,书下注释里加拼音的字词,散见在课文中常用的容易写错的字,大众媒体中用的比较多但易写错的字词,都要注意收录、辨识。
  3.辨析病句。由于初中生还没有构建系统的语法体系,所以病句主要还是靠语感来辨识。病句辨析训练时可让学生通过朗读或默念来体会,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有的同学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精细、准确,解答有若干个模糊选择项的判断时,往往难以一锤定音。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对六册书的语法、修辞进行归类,注意建立起相关知识网络。对病句的识别、分析和判断,要着重实际操作能力,即修改病句的能力。为此,首先要了解病句的病因和类型,然后对症下药。主要注意6种类型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务必不损害句子原意,修改的五字诀是: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的),简(修改应简要的),调(不搭配、不照应的)。结合语境,认真分辨,灵活运用,强化语感,熟悉病类,原意不变。
  4.背诵默写。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内外古诗词名句要能够熟练背诵默写,要有较为丰厚的名句积累,并在识记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理解名句的丰富内涵。因此,要认真背诵,广泛积累,准确理解。答题时字迹一定要整洁、清楚,不写错别字。从2007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第一大题的“积累”题目,涉及的多是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都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或依据。因此像古诗文、现代文中的名句首先要背得准确熟练,知道出处和作者,再就是对文体知识、文学常识进行理解性识记。例如归纳初中阶段所学主要作品的作家、所学的古诗文名句等,同时注意落实在笔头上。
  5.表意明确。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是历年考查的重点。简明,是句子本身的问题;连贯,是句子之间的问题;得体,则是句子和语境之间的问题。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语言简明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实际上是语言的清晰性。使语言连贯的基本方法有三点:一是保持话题前后一致,二是合理安排语序,三是注意语言的照应与衔接。语言得体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了解制约语言的因素(根据对象、场合等),二是掌握语言得体的技巧(感情色彩,书面语与口头语,敬辞和谦辞等)。
  
  三、提升综合能力,关注课改理念
  
  提升综合能力,关注课改理念,要着重抓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将多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交织在一起,是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考查。构题基本模型是,设置一种生活的真实情境(即便是虚拟的,但都是对生活情境、学习情境的一种重现),题干上多有一些要求考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提示语。如“假如你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个调查小组的负责人”“假如你是晚会主持人”,所以答题时首先要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一是不能凭空想象,不能通过臆断进行设计,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既往经验;二是要审清题目,明确题干意思和有关词语的具体要求。复习要注意点拨技巧:(1)要紧扣问题,不能偏离话题,答非所问(实际考试中屡有此种现象发生);(2)要有观点,有论据,言之成理,言之有据;(3)注意答题的分寸,要把握好“度”,不能泛泛而谈或牵强附会,不要无故拔高和粉饰。(4)表达要简洁,善于组织主要信息,语言通顺准确。可以断言,综合性学习“知识+生活”的创新题型一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必将成为今后语言运用题的出题方向。为此,在语文复习中既要苦读圣贤书,又要多闻窗外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近年来,中考试题越来越灵活新颖,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是今后的热点。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做近几年的新题型,如情境会话,仿写句、段等。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 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