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选修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作者:黄厚江 曹国庆 沈 中 杨永法
拓展与提升:选修课教学的必然选择
杨永法
比之于必修课,选修课在教学内容上作适当的拓展,在教学要求上有适当的提升,这是基本的要求。
由“点”而“面”的拓展、提升,是最基本的形式。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往往很注意“点”和“线”的设置,而把“面”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加以呈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抓好“点”,铺好“面”。这个“点”常常是具体文本;这个“面”就是必要的知识背景,就是对有关内容的整体把握。比如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这一专题,选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将进酒》四首诗。显然,这一专题的教学绝不是为了理解这四首诗,而是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如果说,四首诗就是四个“点”,而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就是一个“面”。教学中要让学生立足于感受“豪放飘逸”的诗风去欣赏四首诗。在欣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梳理“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迷人的仙境,皎洁的月亮,萧萧的班马,奔腾的黄河;认识“豪放飘逸”的具体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把握“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蔑视权贵的傲气,呼酒买醉的旷达,对离别的磊落,对出世的洒脱;从而走进李白的心灵深处: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对人格的维护与崇拜,对世俗的仰首与俯视。最终达成对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全方位的认识。
有时候,拓展、提升不是一种“面”上的展开,而是表现为“深度”上的探究。比如《〈史记〉选读》中的《淮阴侯列传》,韩信“谋反”被诛一事,就可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有人说韩信是被谋杀的,也有人说他造反证据确凿,当属咎由自取,还有人说他是被逼上梁山。可以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自己的看法。还可以由此再作进一步的拓展:从“太史公曰”的内容里,你能读出司马迁是什么样的态度吗?你怎样评价作者的态度?还可以再引导学生研究分析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悲剧”现象。韩信“胯下之辱”一事,也可组织学生拓展探究:苏轼在《留侯论》(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文)中因韩信“其志甚远”而能忍人“所不能忍者”,而认为他是“大勇”;但有人则认为“士可杀不可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准则,生命固然宝贵,但如果失去了尊严,灵魂也就失去了价值。教学中可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阅读类选修课程的拓展和提升,更多的是对文本材料中的精彩片段与细节的品味。比如《高祖本纪》中高祖衣锦还归,自为歌诗的《大风歌》,气势磅礴,被誉为“冠绝千古”之作,可站在人生顶峰的刘邦又为何会“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呢?再如《现代散文选读》中刘亮程《寒风吹彻》“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一类的诗化语句,徐志摩《翡冷翠山闲话》中所描写的远离现代文明喧闹繁杂的一个幽僻去处等等,都是值得品味的紧要之处。涵泳咀嚼这些精彩的语言片段,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审美体验。
在许多专题性很强的选修课中,对必要的专题知识作比较系统的介绍,也属于拓展和提升的内容。如开设中外戏剧欣赏课,就要对戏剧常识和戏剧欣赏的知识作适当介绍;如果开设新闻和传记,那么就应该对新闻的类型,新闻的结构,新闻的采写要求,新闻的阅读,传记的类型,传记写作的要求等等知识作必要的介绍。
要强调的是,选修课中的拓展和提升,必须把握分寸,既不能舍本逐末,倒置主次,也不能脱离实际,背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和学习实际。
黄厚江: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经过几次交流讨论,大家的认识越来越明确,观点越来越鲜明。三位老师角度有别,但都言之有理,互相补充,概括出了选修课教学的基本特征。
值得肯定的是,三位老师都能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思考问题,开展研究,其观点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学科研究,不仅问题来自实际,答案要到实践中检验,而且研究的过程,结论的得出,也都离不开教学实际。
不过,这次讨论选修课的基本特征,缺少和必修课应有的比较,是明显的缺憾。或许这与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有关。另外,无论是问题的探讨还是观点的阐述,都还要加强“课堂意识”。因为只有这样的研究才最有意义。
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选修课教学和必修课教学,自然应该有所不同。但不同是相对的,同才是绝对的。不能体现选修课的基本特征,就不能实现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但夸大了选修课和必修课的不同,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对选修课教学特点的认识和体现,必须把握分寸。恰到好处,就会有益;失去分寸,就会有害。这是我们研究选修课教学绝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三篇文章对此能有更足够的重视和较充分的说明,文章的观点则更为辩证,内容则更为厚实,也更具有学理的逻辑及更大的价值。
人物简介
黄厚江 江苏省苏州中学教科室主任,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课标实验本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中语会理事,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带头人。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深入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倡导的“本色语文”具有广泛的影响。
曹国庆 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2006年教育部选派驻香港担任中国语文教学指导组组长,苏州市名师班学员。
沈 中 苏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区中青年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组组长,苏州市名师班学员。
杨永法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名师班学员,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专业访问学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