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活动”“内容”与“支架”
作者:李 镗
语文课该怎么上?传统的注入式的讲授分析课在很大程度上没退出课堂。但大多数语文教师心中已知此法对学生确无大用。道理何在?语文课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中。逻辑思维能力方能全面提升。正是这个道理。全世界各国都把母语教学放在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位置。语言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人文色彩厚重的文章自然又是对学生进行普世性价值观和健康情感熏陶的最好载体和渠道。然而不管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还是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绝不是靠教师分析讲授教材所能起作用的。对上述看法从理性上质疑者并不多,但在教学实践上困惑者确大有人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为了分析课文,往往要设置一连串问题,并美名为“启发式”。其实离开了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把控下诱导学生得出的结论,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作用是有限的。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似乎能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但那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的。离开了教师提供的语境,学生就难以找出答案。况且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单一的,在“问题连续体”中属于简单的封闭的问题(J.梅克教授1991年提出)。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这类问题的价值是最小的,久而久之,一批学生就训练出了能根据教师的“启发”来回答问题的本事。有些学生毕业后,经过一段独立工作,再对以前课堂学习进行反思,常会发现过去在课堂上往往是揣摩老师的意图不断给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而并非是说出自己独立思考后的见解。这恐怕是语文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吧。
对学生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既能解决初中、高中语文水平达标又符合学生长期发展需要)应该是以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为主。教师是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设定教学目标的(不是单纯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为了设计好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依托教材,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适当的教学资源(在现有条件下多以文本式的为主),并考虑媒体技术的应用。如下图示:
高中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依我看只是教材的“选料”不同,切入的角度有所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兴趣;但作为教学而言,不同的教材培养的基本目标应是一致的,教学设计的原则应该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都应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
课堂应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那么活动中所显现于学生的学习内容如何确定呢?学习内容的确定既要考虑我们希望学生应该学到的必要的知识。又要考虑这个内容对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有何实效。作为教师,他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似乎并不困难;其实,课堂学习的效率不高往往就是因为教师确定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并不是适切的。从这个角度说,学习内容的选定确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学习内容从教与学的过程看可分为四个形态,如下图:
图示告诉我们,学习内容的四个形态分为:
1 课程标准与教材编者们制定的学习内容。
2 教师设计预期的学习内容;
3 课堂实践呈现的学习内容;
4 学生个体认知的学习内容。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设计和实施预期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什么才是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要通过测评访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使设计的学习内容不断接近于“适切”这个标准。由于学生存在着文化背景、智力条件、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方法诸方面的差异,故而一问一答式的讲解课,很难较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学习活动,它是有空间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学习活动中所体验认知到的学习内容就有了差异,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设计适切的学习内容,教师要考虑以下四个前提条件:
1 自身对学科本体知识结构及核心知识作用的理解:
2 对所教学生的了解及测试评估;
3 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及有效的反思;
4 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就不是知识的讲授传递者,不是一只水桶,而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支架。学生不是“白板”。他们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好的教学设计是把“支架”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现有水平与更高水平的落差区),这个发展区要有一定的跨度,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提高。所以说。教学支架是要给学生提供适时、适当、适量的帮助和支持的。
“教学支架”是随学生的情况而变化生成的。它的作用是随着学生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淡出”,即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会教而不教”。比较“教学支架”和“建筑支架”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学支架”的特点。见下图:
什么是教学支架呢?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设计的学习活动评价工作单,适当的讲解、提问、鼓励等,都是支架。
支架和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帮助就是支架。同样是“讲”,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了问题再“讲”,还是一上课就开“讲”?前者是讲解,即“讲”服务于学生的学,帮助学生解惑;后者是讲授,是视学生为容器,把知识像水一样倒给学生。
下边就教学设计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教学支架”,对本期刊登的江海、陈虹老师的《古今言殊》教学设计A案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供大家思考讨论。
《古今言殊》教学设计A案中的教学流程有五个步骤。从设计上看有四个都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这四个活动由易到难,逐步扩展,所涉及的问题由封闭到半封闭,再到开放。这样既关照了课文涉及的基础知识。又引导学生做了迁移和扩展,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最后一个环节“实践应用”的内容很有新意。让学生模仿《陋室铭》写“XX铭”,学生写作的过程要用到一些文言句式,要用许多书面语中的单音节词。学生在自己的应用过程中深化古今汉语异同的比较,亲身体验古今汉语的异同,这样得到的认识才真正是自己的,才能内化为一种方法,提升为一种能力。这种设计教师确实要有些胆识,它看似游离了课本,其实体现了教师对核心知识价值的准确判断。这种学习内容学生是乐于投入的,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才能是成功的课堂,当然。任何设计都有适切的问题,如果学生程度很低。就难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
从教学设计看,两位教师在许多关键点上准备了“教学支架”。如探讨古今词语的变化部分,教师准备了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三段论,“趋势演练”就是教师为学生深化认识、迁移知识准备的一个支架。最后的仿写,教师准备了参考例文。这些开发和引进的教学资源。都是引领学生发展的有效支架。
这个教学设计主要缺少了测评的内容。建议教师在第三、第四环节用填表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评价工作单,评估一下自己在词语和句式两方面掌握古汉语积累的情况。学生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有效、高效地学习。
引入部分选的内容不错,但呈现方式能不能教师不讲,设计成一种学习活动的方式呢?比如,可否再选一二段文言中译错的句子,让学生评价哪句译的最搞笑呢?在“搞笑”之中,捕捉到错误的关键是以今代古,望文生义。而以今代古,望文生义。正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一个普遍现象。
最后提供的例文《家庭铭》和前两篇例文相比口语化了。学生都模仿着它来写,就达不到体验古今言殊的目的。作文还要设计个评价交流的标准。
当然“瑕不掩瑜”,这个教学设计从总体上看,确实是从讲授的巢穴中解脱出来,换之以学习活动为主,给人一种新鲜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去思考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