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通向成功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指南

作者:吕 品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于是,各门学科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了引导和培养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和广大语文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树立明确而广博的课程资源观,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韩雪屏教授等主编了《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一书(以下简称《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全书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坚持理论素养和行为目标双修的编写理念。通过逻辑严密、科学辩证的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地回答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种种问题。系统地展示了当前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资源》首次从功能类型角度,对语文教科书的选文进行了分类研究。这是本书研究语文教科书的一个亮点。对于阅读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选文分类。大都以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不同体裁为标准。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学生对选文内容的学习,也便于与写作教学结合。但是,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分类,缺乏对于选文本质意义的认识。而《资源》将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从功能角度分成“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类。其中“定篇”是素有定评的篇目,其功能在于构建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例文”是“共同法则”和“共通样式”的典范之作,其功能在于通过范例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样本”是一种凭借和模本,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样品而通晓读写的方法;“用件”的实质就是本体,无论是语文知识、引起议题文还是提供资料文,其功能都在于学习选文提供的信息。这种功能型的分类,不仅从形式和内容上完成了对“文”的本质认识,为教材的编选树立了标准,同时,也开阔了思路。教师可以因文而异地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实现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从课程资源角度来审视和研究语文教科书,是《资源》的一个全新的尝试。正如书中所说,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语文教科书的功能多项度拓展和多样化发展,已从唯一课程资源走向多种资源的整合。再加上语文本身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所以,语文课程更需要广博的相关资源的开发,实现语文资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理想境界。至于如何开发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资源》认为首先要明确它的特殊性质,即言语性、互文性、情意性、发展性和易得性,并且坚持目的性原则、优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与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的原则,自觉利用相关学科资源、网络资源、言语实践活动资源、校内外场馆资源、学生家庭生活资源、乡土街市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各类条件性和素材性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疏通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生活本源,实现“言语一精神”共生的发展本位,突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本体性以及体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综合本性,充分发挥这些相关资源的价值。这些阐述对读者都富有启发性。
  《资源》以其深入浅出的表达、完整系统的理论内容和科学典型的案例分析,为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成功开发提供了指南。无论是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教材。还是作为语文与教学论分支研究的理论成果,它在不断发挥其指导价值的同时,其自身的价值也会在更广泛的实践中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