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南阳争夺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吗?
作者:李耕拓
关于“三国”,我国权威的《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时代名。继东汉之后出现的魏、蜀(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起,到280年吴亡止,共历六十一年。一般也将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建国前的历史划入三国时期。”(1999年版缩印本第18页,以下版本相同)。由此看来,三国的存续时间,有两说。一是狭义的三国,即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起,到280年吴亡止,共历61年。《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附录的《我国历代纪元表》也是以此为始终的(第1842-1843页),正文中的“三国”词条也以魏的建立(公元220年)为起点(第1171页)。中学的历史教材,如人教版初中《中国历史》第1册、湖南岳麓书社初中《中国历史》第1册等,都采用这种说法。二是广义的三国,从赤壁之战后到280年吴亡止,即从208年起算到280年吴亡止。
《辞海》对汉末、三国相交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的解说,一会儿“汉末”,一会儿“三国”,存在着混乱现象。如它附录的《中国历史纪年表》,采用前一种说法(第2515页);但解释“曹操”(155-220)时采用后一种说法:“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第1685页)不过,《辞海》这样处理,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大体上也还说得通。但新闻把曹操与张绣联系起来,说“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就说不通了。
对于“张绣(?-207)”,《辞海》说:“东汉末武威祖厉(今甘肃会宁西北)人。董卓部将张济侄。济死,他继领其众,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阳)。后降曹操,不久又反袭操军。曹操征袁绍时,他再度投降,为扬武将军,在官渡力战有功。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从攻乌桓,死于途中。”(第1312页)
从这里的解释和张绣的卒年可知,张绣的确是东汉末年人士,他与“三国”(不管狭义还是广义)挂不上钩。与曹操之间的争夺战共有三次,根据有关资料,发生在197-198年,其中第一次发生在南阳城,时间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其他两次的地点是否还在南阳笔者不详,但时间自然都在东汉末年,离三国时期就更远了。
总之,张绣生活的年代以及与曹操之间的争夺战都是在东汉后期或末年。而新闻中紧接着提到的“后汉光武帝刘秀”,则是东汉的建立者,在张绣、曹操的前面。因此,如果不好改动原文,就应为“三国时期”加注“应为‘东汉末年’”,才能避免以讹传讹,误人子弟。
(湖南省岳阳经济开发区通海路中学 4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