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思辨性:需要强调的作文品质

作者:容理诚




  《不要轻易说“不”》是一道思辨色彩强烈的“命题作文”题。与广东省往年试题和今年全国各省市的试题相比,这又是一道适合中学教学,变而不偏,有针对性,考生容易下笔,突出书面表达考查特质的高考作文题。笔者以为,2009年的广东省高考作文,将继续这一正确思路与导向。其实,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应以准确考查考生的写作素养而不是阅读素养(通过增大审题难度)为目标。
  思辨性,是需要强调的作文品质。曾几何时,社会上以说“不”为时尚。在工作中说“不”,在交往中说“不”,在家庭生活中说“不”……说“不”,似乎表现了个性和人格,似乎远离了共性表达与人云亦云。
  眼下,“轻易说”也成为一种社会病,病源又恰恰在于不思考或思维浅薄,在于人云亦云,在于以偏概全,“没头脑+不高兴”是它的特征。不通过思考,不通过理解分析,不通过事实论证,不知道处理任何事情都需要“停一停,想一想”;只知道说“喜欢”或“不喜欢”,只知道说“好”或“不好”,只知道说“NO”或“YES”……就是不知道问“为什么”。如此,许多考生的思维角度就显得狭隘和极端,不懂得包容,不懂得中庸,不懂得用多元的角度观察问题,不懂得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更无法懂得透过现象去探寻事物的本质。有趣的是,这正是政治课上教师讲来讲去学生却学而无获的内容。
  轻易说“不”所反映的思维浅薄、人云亦云、以偏概全的原因,又存在于专制、共性的中小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中。谁都知道,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写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阅读教学中的一元性、替代性、先入为主性至今在中小学广有市场。阅读,本是师生个性化的行为,但专制、共性的阅读却将阅读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阅读,老师写学生抄的阅读,老师划学生背的阅读;变成了只知道听、抄、背的“复习”的阅读,师云亦云的阅读。如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何完成阅读积累的任务?其实,阅读,是不存在复习的,每一次新的阅读,都是一次崭新的感悟。阅读,需要亲历,需要个性化。那么什么是个性化的阅读?个性化的阅读是指在一种安全自由的环境和心态下的自主、独立、各取所需、发现探究的阅读,是一种走进作品,与作者直面对话的阅读,是一种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阅读。读到朱自清,你会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还徜徉在“桨声灯影中”?读到汪曾祺,你会质疑:他在《胡同文化》里为什么会说“北京人封闭”“北京人能忍”,而“闹学生”又总是出现在北京,打人者也是北京人呢?这是需要思辨的阅读。但是,这样的阅读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何其少也!同样,作文(除一些实用文外),也是不存在复习的,每一次新的作文,都是一次崭新的创作。遗憾的是,许多学生从小学一直到高考中的作文,竟然都在重复过去的故事。我不同意把学生的作文称为“习作”“练笔”,因为这并不利于激励学生写好作文。爱因斯坦小时候曾制作了一个丑陋的小板凳,在他看来,其实就是一项伟大的创作。如果学生将每一次新的作文都视为崭新的创作,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是充满个性从而不同凡响的了。这就是“激励”和“思辨”发挥的作用。什么是个性化写作?个性化写作就是在安全自由的环境和心态下,独立的、自主的、真情实感的,在立意、拟题、选材、结构、手法方面都彰显个性,长于思辨,富有创意的写作。如果是虚情假意,如果材料明明有多个角度可以立意却限制为一个立意,如果只规定用主题明确的相同材料,如果只允许用相同的结构,如果只按照一种模式……那么,就成为专制与共性的作文了。这样的作文,一定与“精彩”无缘,或重复过去的故事,或人云亦云,而这就是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如果学生高考作文使用的材料,只知道引用教材中的政治人物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只知道引用教材中的英雄人物如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孔繁森、张海迪……只知道引用教材中的文学家、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只知道引用老师推荐的人物,如“感动中国的十个人物”等等,那么,就总是在讲老师要求的、他人讲过的、其实并不熟悉的“别人”,而不讲清晰而真实的“自己”: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同学,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所爱——周杰伦、贝克汉姆、姚明、哈利波特……
  专制性和共性化的阅读写作教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思辨性和成为人才的可能性,因为人才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个性和独立的思想,而当下阅读写作教学最缺失的正是个性和独立的思想。如此,我们只能培养出没有思辨能力,没有文化积累,没有写作素养,头脑简单,只讲空话、大话、套话,类似于当年的红卫兵的当代网络和非网络的“愤青”或“庸人”了。
  从思辨的角度看,应该是:“不要轻易说‘不’”,也“不要轻易说‘是’”,而要问“为什么”。所以,《不要轻易说“不”》的思辨性对中小学阅读写作教学的提醒和指向,是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
  那么,为什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考备考中的模式、套题甚至抄袭会仍然成为许多师生备考的潜规则,进而乐此不疲呢?为什么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口号下,新八股式的备考操作却越演越烈呢?那是因为评价出现了问题,只要高考作文评卷是准确公正、科学认真的,而不是高速低质、草率应付的,上述情况就会越来越少,让我们眼前一亮的具有个性、思辨性的佳作就会越来越多。反之,在一个指挥棒的错误引导下,中小学写作教学就会步入歧途,就会群体下沉,这将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最后,高考作文是应该有现实性的,应该有思想性、情感性,但工具性也不可忽视。既然作文主要的考查目的是准确地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命题和评价就要把写作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就如考钢琴、考英语等级一样。
  (广东省珠海市教研中心 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