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性作文新模式
作者:胡家曙
作文教学,可谓语文课的半壁江山。可是,实际情况是,讲到作文,大部分学生仍然怕学,大部分教师仍然怕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其一是主次颠倒。作文过程是主体性、创造性特别强的活动,但是,由于我们的作文始终处在考试作文的桎梏中,整个作文过程,我们最看重的是种种规矩,而不是自由创造,这就使学生在作文时缺少激情,缺少快乐,作文活动沦为谄媚阅卷老师的取巧投机,而失去了它最需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其二是源流不分。作文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写什么文章,要写得好,先决的条件是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见闻,相当的思维能力。”{1}张老强调的一是生活和阅读,二是思想和思维,这确乎是给我们指明了作文之源。可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对这个源头工作抓了多少呢?我们的大部分精力总是纠缠在具体的作文技法演练中,割开了源头,光靠学生闭门造车,必然造成作文主题轻浅甜腻、感情浮滑虚假、内容庸常空洞的可悲境地。
超脱作文能力的层面,上述问题还会带来一种更大的后果,就是对人的精神成长的损害:习惯于别人的约束,人云亦云,虚假矫情,导致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缺少直面现实坚持真理的精神,缺少自主独立大胆创造的精神。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2}
任何一种观念,如果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不能在实践中找到可操作的轨道,最终只能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课标理念下的研究性作文新模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不仅追求观念的进步性,还更加注重实际教学体制的构建,从而使作文教学面貌一新。
二、研究性作文的特征及价值
以课标理念为基础的研究性作文方式,是以某一对象或范围为写作内容,通过素材搜集,深入思考,精心写作,反复优化,积极评价,从而提高观察、阅读、思考的能力,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传统的写作文相比,它具有一些崭新的特征。
1.主体参与性。作文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是研究性作文的基本前提。具体而言,其主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题的主体性,教师提供的选题范围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条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推荐,总之,确定什么题目最终应由学生来决定。二是过程的主体性,整个活动中,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并且以主人的身份决定其过程和方式。三是完善的主体性,作文主体具有追求不断完善的自觉性,不管是材料的搜集还是作文的写作,学生都应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可以说,研究性作文的主体性特征是所有特征的总特征。
2.内容的专题性。研究性作文的重要特征就是专题性,即一个阶段只围绕一个专题研究问题搜集材料,作文写作建立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之上。确定专题,要注意阶梯性和互补性。阶梯性讲究的是不同专题之间由易到难的梯度提升,如资料搜集的难度、思想总结的难度、写作表达的难度等等;互补性追求的是研究领域的变化,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人际、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研究性作文的专题性首先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强为无米之炊的困难,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研究,使学生得以较全面深入地接触问题、接触社会,在学习条件和学习精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材料的探究性。探究,是一种主动的行动和思考。研究性作文的探究针对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探究对象的内涵和特征;二是探究写作素材和内容;三是探究作文的表达技巧。这样的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发现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一种重视实践的精神,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种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习惯,因此,它的意义不仅是作文的,也不仅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它将影响学生的全部学习,并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4.时空的开放性。这是与传统作文方式的显著区别。正因为是研究性的,所以它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能够而且必须走出课堂,深入地探究写作对象方方面面的特点,全面地搜集材料,从容地思考和写作,并且不断地优化,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开放而不是闭门造车,更加符合大语文的特征,更加符合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也能全方位立体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
5.过程的合作性。研究性作文非常注重研究过程的合作。开始选题的时候,鼓励大家不要单枪匹马地干,最好组成一个个小组,在整个研究性写作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分分合合,从不同侧面探究对象、搜集资料,实行资源共享。各自写出作文后,互相评改,不断完善,共同提高。研究性作文的合作性不仅提高了活动的效率,也加深了学生在方方面面的体验,特别是从批评者和鉴赏者的角度看别人的作文,其收获比老师的灌输要高出许多,而从同伴那里获得的意见和赞赏也会对自己有更深的触动。
6.效果的综合性。研究性作文的收效除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意志品质;此外,在和社会充分接触中,学生的道德情操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可见,研究性作文不仅增强了作文效果,还在作文训练、语文学习以至人品人格的塑造上大有收获。
三、研究性作文新模式的建立
谈到模式,有的人可能有一种天然的反感,把它和呆板、僵化联系起来。事实上,作为一种经过长期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方式,往往包含着科学的道理和操作的便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科学、民主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研究性作文新模式必定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新的起色。
1.民主选题
研究性作文的主体性和专题性首先落实于作文话题的选择之中。民主选题要先让学生了解研究性作文的主要目的,在此基础上,其方法主要有:(1)征集话题,由学生向老师提出话题,再选择由多数人赞同的话题;(2)提供选择,教师提出一些话题,由同学们选择出合适的一项;(3)讨论话题,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交流讨论,从而找到研究的话题。民主选题,选定的话题一方面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可能完成的,这应该是基本要求。民主选题中,教师的主导性在宏观上表现在兴趣的培养和话题的规划上,而在微观上表现为具体方法的指导和应答学生研究性写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收集材料
围绕研究的话题,多方位地收集资料是研究性作文探究性和开放性的体现。收集材料的方法分直接和间接两种情况。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陶冶学生道德情感,我们确定“父爱、母爱、师爱之比较”为作文话题,直接的收集材料就是观察父亲、母亲和老师的言行举止,体会他们的关爱之心,发现不同对象的异同之处;间接的收集材料就是寻找、阅读、抄摘有关资料。不同的情况价值取向不同,直接材料要注意细腻性和动情点,间接材料要追求深度和广度,注意其典型性和启发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段,提倡多收集直接材料,而随着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可拓宽到较为抽象的话题,如历史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等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