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切莫将写作训练与创作训练隔离

作者:张秋达




  我很赞成李乾明老师在《文章训练和文学训练要并举》一文中的观点。在李老师看来,第一,“文章训练与文学训练,是基本功与创新训练的关系,两者都重要”,“文章训练重模仿,文学训练重创造”;第二,“走向工作岗位后写不来、写不好‘一封信,一份报告,一个通知,一篇评论,一个方案,一次总结’的人,往往是那些学生时代文学功底弱、后来又不认真训练文学的人。一般说来,文学训练到位的人写应用文体,只不过是雕虫小技。”{8}因此他主张“在作文教学中要对文章和文学的训练‘两手都要抓’,实行‘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条线索是“训练学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是训练实用文体和文学类作文的基础。要从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入手,写出来的‘文章’才符合一定的规范”;第二条线索是“训练学生童话、诗歌、散文、微型小说、戏剧等方面的文学基本功”,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王栋生老师认为,写作是个体生命的活动,写作教学能否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环境,并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获得发展,可能是现今必须考虑的问题。他说:“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文体程序’‘阶梯训练’教学?学生有兴趣选择不同文体作写作尝试,不必要等教学计划的安排。他的自由作文可以是散文和诗,可以是杂感、笔记,可以是喜剧小品、短剧,可以是自拟的广告词,也可以是小说,等等,只要他愿意,就可以选择任何文体去写作。教师要有信心,有耐心,鼓励学生放胆尝试,并允许他们失败。曾有位学生尝试写中篇小说,一个学期‘连载’七八次,后来发现收不了场了,便在本子上写了个‘无限期待续’。——你以为他失败了?没有。在这七八次写作中,他有了创作小说的体验,他的叙述和描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有了文学语言的表现意识。此时如让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他会喊难吗?”{9}。上述老师们的观点,值得思考并借鉴。
  总之,我们在明确“写作训练不等于创作训练”的同时,要防止陷入写作训练与创作训练隔离的误区。
  
  {1}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第354、355页。{2}叶圣陶《中学作文指导实例·序》《叶圣陶序跋集》,三联书店,1983,第262页。{3}张志公《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第157页。{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17页。{5}顾之川《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学语文教材参考》,2004,第8-9期,第5页。{6}朱德熙《谈谈写作》,《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语文读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第一版,第242页。{7}蔡明《咬定青山不放松——2005年高考作文备考谈片》,《语文学习》2005,增刊第23页。{8}李乾明《文章训练和文学训练要并举》,《语文学习》,2006.3,第8、9、10页。{9}王栋生《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人民教育》2008.6,第37页。
  (浙江省嵊州二中 3124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