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第三届年会综述

作者:毛惠康 周仁良




  2008年10月24日-26日,由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主办的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第三届年会暨第二届“圣陶杯”课堂教学大赛。在江苏省宜兴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1000多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张蕾主持,宜兴市市长助理李志民先生代表宜兴市人民政府致欢迎辞。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敏南就无锡市的语文教学向大会作概况介绍。宜兴市教育局副局长柳志贤、蒋铁伟到会表示祝贺。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先生致开幕辞,并就当前语文课堂上的“泛人文教育”发表了看法,指出其特征是:教师从课文中拎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而有些问题与课文主旨并不相干;学生讨论时,远离文本,言不及义,内容空泛:无论情感教育还是语言能力提升,都不能落到实处,教学质量令人忧虑。他认为,语文课中进行人文教育,要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教师应在引领学生研读文本、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共同感悟人文的灵光。
  开幕式后,北京大学教授、博导、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就“青少年学生读书写作问题”作了精彩的报告,他提出四点希望:1、要读有文脉的书;2、要“凝视世界”,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3、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4、好文章离不开“折腾”。曹先生用生动翔实的故事和事例阐释了他的理论观点,让听者“神魂颠倒”,时而凝神屏息,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又眼含泪花。之后,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作了《语文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的报告,他提出的“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螺旋渐进的过程”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专家们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理论讲座,令听者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开幕式后第二届“圣陶杯”课堂教学大赛分初、高中组同时进行。来自全国各地并经当地教研部门推荐、课题组专家组审核后产生的20位一线教师执教了比赛课。这些课共同的优点是对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把握得比较好。在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不但理解、感受甚至有所感悟,同时咀嚼了语言文字的精妙,产生了审美体验。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态度积极。教学中也显示出教师的本体知识比较扎实、广博,能针对教学难点。恰当地补充新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理解和感受上的困难。许多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具有亲和力、感染力,表现出良好的修养。教学展示活动,总是有大家称道的课,也有有缺点的课。有的课,教师对课文的分析整体把握不够,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不够等等。但是代表们认为,好的课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有缺点的课也是一座富矿,都使人收获很大。赛后,初、高中组共评出七位一等奖,十三位二等奖。初中一等奖获得者是河北沧州一中分校颐和中学的刘喜林、山东济南市实验初中的王伟、江苏无锡市刘潭中学的伍少坚: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是北京市汇文中学的王如、云南弥勒县第一中学的何照文、辽宁沈阳市第一中学的高虹、重庆巴蜀中学的曾艳。
  赛后,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苏立康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饶杰腾教授,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严华银、黄厚江、蔡明和吉林省特级教师张玉新等分别主持第三届教师专业成长论坛,对赛课作了中肯而又精彩的点评。他们的点评深入浅出,有理有据,风趣幽默,与会代表听后,深受教益。代表们还与专家互动,纷纷发表了鲜明而又独到的看法。不管这些意见是否正确,都给人以深刻印象与启发。与会代表还在会间积极交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相信这次会议倡导的“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的宗旨必将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产生更深广的促进作用。
  这样规模和气氛的盛会已多年不见,此次会议的策划和运作也给同行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它充分证明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热情是极高的,需要我们创设平台,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和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