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旁逸:让课堂摇曳生姿

作者:邓 彤




  我尝读鲁迅,对先生如下文字印象极为深刻: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美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华盖集·忽然想到》)“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且介亭杂文束编·“这也是生活”》)
  语文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
  课堂上看似零碎的枝枝叶叶,是否也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学生真的欢迎删除枝叶唯余主干的课堂吗?一个高度理性高度凝练的课堂,是否一定是高效、丰富而有活力的?几乎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多年之后,许多学生依然对教师当年在课堂上所做的即兴发挥记忆犹新!这不能不使我们意识到:枝叶婆婆摇曳生姿才会产生真正的自然美。
  也许,师生在日复一日的课堂交往中所产生的那些当时看似琐屑、毫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正深刻地传递出一个时代真实的足音,或许将套深入而持久地影响着学生整个的人生。于是,我们尝试编选了这组以“旁选”为话题的课例。既云“旁选”,其前提自然是具有某一“主干”即“中心”;没有“主干”或“中心”,就无所谓“旁逸”。因此,“旁逸”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通过“偏离”中心的方式“服务”于中心,它是一种迂回式前进,是以“绕弯子”的形式延长或丰富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多更好地接受知识。发展能力,丰富情趣。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程东文老师应邀组稿并作点评,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