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蒙怨而殁



  齐国卿大夫之间的倾轧斗争,由来已久。春秋初年,国氏、高氏世代掌握齐国的政权,成力齐国的世卿。国氏、高氏都是齐国国君的支庶,他们作为世卿,是周天子所任命的。周襄王曾对管仲飨以上卿之礼,管仲辞曰:"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左传·僖公十二年》)可见国氏、高氏在齐国的显赫地位。管仲并拟订"制国"的方案曰:"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于之鼓。"(《国语·齐语》)显然,国氏。高氏己与国君("公")平起平坐,各掌握着国家三分之一的军队,其权势竟与国君鼎足而立。在齐国还有许多领有封邑、有权有势的卿大夫。自陈公子完避难来到齐国后,陈氏(后改称田氏)在齐国也领有封邑,并有自己的私属军队,参加了卿大夫之间的角逐。田氏先以自家的大量器贷出粮食,然后以公家的小量器收进,它用这样的施舍手段给民众实惠。借以宠络人心;田氏又使自己市场上的物价相当便宜,以此招徕附近的民众,使人民都流向田氏的采邑中。在军事上。田氏又与鲍氏联合,采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击败了齐惠公的后裔栾、高二氏。田氏把获胜而分得的田产"尽致诸公"。由是,齐景公之母"穆盂姬为之请高唐"(《左传·昭公十年》)。田氏在获得高唐(今山东高唐县东)以后,其势力日上。现在,田氏中的穰苴又任为大司马,掌握了全国的军队。这件事不仅使一向与田氏对立的高氏。国氏怀恨在心。不能容忍,而且使原来与田氏取联合态度的鲍氏,也感到其势力的威胁。

  由于田氏的势力发展过快,咄咄逼人,引起了高氏、国氏以及鲍氏的嫉恨。为了抑制和排挤田氏的势力,高氏、国氏和鲍氏联合起来,一同到齐景公那里去讲穰苴的坏话,对穰苴造谣、中伤,污辱他的人格,低毁他的品德,甚至说他要谋反,篡夺景公的政权。

  昏庸的景公在高氏、国氏和鲍氏一片陷害穰苴的攻击声中,没有自己的主见,糊里糊涂地罢了穰苴的官,把穰苴赶出宫廷,退回到平民百姓中去。胸怀大志的稷直,在被晏婴荐举当了齐国的将军,又因击退晋燕进犯之功而提升为大司马后,原想兢兢业业,改革齐国的军事、政治,为齐国的强盛而努力工作,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但局势的发展却事与愿违,他不幸被卷人到卿大夫各宗族之间的斗争中去,被其他宗族官吏的语言所陷害,落得了一个罢官免职、被逐出宫廷的结局。此后,他只得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到著书立说中去。他根据自己平时的研究心得,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军事实践,埋头撰写,努力去完成他的兵法著作。

  无端的罪名加在他的头上,突然遭到的排斥革职,满腹经纶无法去实施,对国家局势前途的顾虑,使穰苴忧心如焚,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恶化,终于得了不治之症,抑郁而死。其时大约在齐景公三十年(前518 年)左右,穰苴可能年仅40 多岁,不足50 岁。一个才华出众的军事家司马穰苴,在齐国横遭陷害致死,使孙武受到极大的震动,这是他离开齐国,出走到吴国的直接原因。

  自穰苴死后,田氏之族田乞、田豹之徒更加怨恨高氏、国氏。齐晏孺子元年(前489 年),田乞与鲍牧及诸大夫联合。大败国夏、高张之军(《左传·哀公六年》)。齐简公四年(前481 年),田氏之徒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到齐平公五年(前476 年),"齐国之政皆归日常。田常于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至此,齐国卿大夫之间的倾轧斗争,以田氏的彻底胜利而告终。可惜司马穰苴,他无意参加卿大夫各宗族问的斗争,却做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